|
李洵的一组论文,以明武宗为核心,研究了明代大贵族地主阶级没落反动的阶级属性,论证这一阶级构成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士人生存状态的研究亦成为社会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李洵《说卢柟之狱》(《史学集刊》1994/3)、赵轶峰《山人与晚明社会》(《东北师大学报》2001/1),都提出了晚明时期士人的出路问题。刘晓东《晚明士人生计与士风》(《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1)等论文和他的博士论文《明代士人生存状态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一书,从社会学的视角,以中、下层士人群体为主要观照对象,以生存状态为切入点,从治生之道、经济人格、社会交往、科举与士人生存四大方面,系统探讨了明代士人生活的内涵及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弥补了以往对中下层士人研究的不足。
思想文化史研究
赵毅《试论复社的宗旨》(1990)、《黄宗羲、卢梭不同时代的巨人》(1990)、赵轶峰《黄宗羲思想三议:读<留书>札记》(1986)、《明末清初中国知识分子的道德沉沦感》(1987)、罗冬阳《李贽"至人之治"思想述评》(1990),这些论文从不同的侧面探讨了明末清初思想界的变化和变化的属性。李洵《明嘉、万、天启三朝禁毁书院之政治文化背景》(1995)研究了晚明的政治文化及其矛盾。
董铁松《论清代今文经学的历史作用》(《东北师大学报》2001/1)一文与他的博士论文《十九世纪∶今文经学与匡世救国思潮》(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对今文经学的由来、清代今文经学的流变及其与当时匡世救国思潮的关系作了概述。
对清入关前史和明清战争及满族与八旗史料的研究整理
对清入关前史和明清战争、明末辽东社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少数论文发表于1991年以后,李洵、薛虹、姜守鹏、赵德贵、陈作荣俱有贡献。这些研究成果大部分被吸纳进李洵薛虹合著的《清代全史》第1卷(1991)。
在清入关前史史料学和文献学方面,薛虹利用掌握日语的优势,做了很多工作,翻译了一些国外的有关史料、介绍了日本学者的相关研究情况,为国内研究的深入提供了帮助。
刘厚生多年来从事满族语言的教学与研究,1990年代以来,在满语言教学和满文文献的整理方面,硕果累累。1992年公开出版了《满语文教程》。同年又出版了两种关于满族原始宗教信仰的资料集。一是《满族萨满跳神研究》(与石光伟合编),译编了近百首满语文的萨满祭祀神词;二是《清代宫廷萨满祭祀研究》,收录了《四库全书》本的《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金九经编辑的《重订满洲祭神祭天典礼》、《满洲跳神还愿典例》三篇文献。这两种资料集为研究满族民间与宫廷的原始宗教活动、民俗、复原早期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旧满洲档研究》(1994)一书综合台湾、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对照《旧档》与《老档》等史籍记载的异同,为研习清开国史的学者通读基本史料提供了方便。
在八旗文献的整理方面,李洵、赵德贵主持点校、整理了《[乾隆]八旗通志(初集)》(东北师大出版社,1985)和《[嘉庆]钦定八旗通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