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
研究方向的稳定对于科学研究的深化和学术的积累是十分重要的。我系(所)明清史学术研究的领域,自1950年代以来,从以资本主义萌芽及其关联问题为中心的研究,逐渐在市场问题、政治和政治体制、社会史、思想文化史各等个方面加以拓展深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拓展。
1950年代到1980年代,以李洵为主,对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研究做了系列的开拓与完善。
自1980年代起,其他的研究者和新成长起来的年轻学者,尝试拓展研究的领域,并作出了成就。在社会经济结构、市场和商品经济问题的研究方面,姜守鹏的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明清社会经济结构》(东北师大出版社,1992)和《明清北方市场研究》(东北师大出版社,1996)两部著作中,对明清时期的小商品经济问题、明清时期市场经济的特点、市场机制、市场体系作了清晰的理论界定,对北方五省的市场问题作了实证研究。薛虹《明代松江府农村棉纺织业的发展和田赋的关系》(载《明史论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一文,
以详实的资料论证明代松江府农村棉纺织业的发展的推动力,不纯粹是由于市场扩张和分工的发展,而是为了应付政府的田赋征收。
经济与财政制度、金融问题方面,赵毅就铺户、商役、盐业、宗室的商业活动发表了系列论文,探讨了明代社会经济制度中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对铺户商役与城市经济及宗室商业活动影响的研究,是此方面开拓性的科研成果。赵轶峰从白银货币化以及由此为契机的明朝财政体制由实物财政向货币财政的转型所导致的货币财政与封建社会结构的四大矛盾,
深刻揭示了明末财政危机社会历史根源和时代特征,明确指出:"十六、七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性变化远不是诸如'个别地区的个别行业发生了一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种断语所能概括的,它是一个比一般这类推断要复杂、宏阔得多的矛盾运动过程。"体现了年轻一代研究者企图突破资本主义萌芽理论局限、深化对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变迁整体认识的自觉的努力,这一成果也是迄今为止所仅见的对明末财政危机问题的研究。赵毅研究了明代的豪民私债的成因、类型及其社会影响。
以政治和政治制度史为核心的政治社会史研究
对明清,尤其是明代政治制度的研究,年轻一代走在前面,于1980年代的后期即发表了一系列论文。1990年代,老一代也加入进来。对明代中枢体制的研究有赵轶峰《票拟制度与明代政治》(《东北师大学报》1989/2),探讨了明代内阁权力的特征及其对明代政治的影响。李洵《明代内阁与司礼监的结构关系――明代官僚政治研究专题之一》(《庆祝王钟翰先生八十寿辰学术论文集》,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和刘晓东《监阁共理与相权游移》(《东北师大学报》1998/4)、《明代丞相制度新论――"内阁非相说"质疑及其他》(《明史研究》第7辑,2001)两文,都阐述了司礼监与内阁所构成的中枢辅政体制对稳定皇权的作用,刘则用"监阁共理朝政"对这种体制加以概括,并强调其所承担的政治功能与历史上丞相制度的共同点。罗冬阳的系列论文,则从而较完整勾画出洪武以后以督抚制度为核心的明代地方政治制度调整的特征,认为督抚的设置,是出于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体制、替代藩王出镇和整合省级和跨省级的统治能力、适当调整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产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