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期间,吴枫还就历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等问题进行研究,《加强史学研究中的信息工作》(《东北师大学报》1984年第4期)以隋唐五代史的研究为例,指出随着研究领域的扩大、深入和各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带来的学术研究的繁荣以及学术成果的大量涌现,陈旧、闭塞、个体手工业式的研究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研究信息的交流,出版资料索引性质的著作,帮助史学工作者及时了解研究的新成果、新动向,对于避免选题的重复,把握全局,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史学工作者的时代感与史学研究的革新》(《社会科学辑刊》1985年第3期)认为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史学研究也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史学工作者必须及时更新观念,掌握新技术、新方法,特别是电脑技术、系统论控制论以及数学方法等,作为新时期的史学工作者则必须要具备深厚的马列主义理论基础、高级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史学工作者的责任感与史学研究的社会功能》(《社会科学辑刊》1987年第1期)针对我国史学研究长期以来受"左"的影响存在的严重教条主义、脱离社会现实的倾向,认为史学工作者应该有强烈的时代感,研究当代人们关心的历史遗留问题,给人们提供新鲜的历史经验,是史学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关于改革中国古史研究的思考提纲》(《史学论文集》东北师大出版社1989年出版)认为史学研究并不像有人说的那样"危机",而是处于改革的"转机"阶段。提出了理论创新,克服研究中的抽象化、公式化倾向,面向社会现实,重视研究信息的交流、研究方法的更新等改革设想。
田泽滨长期以中国古代土地及赋税问题为研究对象,先后发表了《关于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的商榷》(《历史研究》1960年第6期)、《汉唐间的土地买卖问题》(《学术月刊》1980年第2期)、《唐中叶前后土地所有制关系的变化》(《吉林师大学报》1980年第1期)。其中,后者指出唐朝均田制崩溃之后,土地所有制的变化表现在围绕土地所有权的政治干预减少,"独占"性加强,土地买卖的限制削弱,所有权的转移速度加快,劳动者与土地的结合转向经济强制等方面,这些变化给唐朝的中央集权政治结构、兵制、税制和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以深刻影响,并肯定了这些变化所具有的进步意义。
任爽的研究集中在南唐史、唐朝典章制度等方面。他的《南唐史》(东北师大出版社1995年出版)针对既往南唐史著作篇幅狭小、论述简单、不能全面展示南唐的历史面貌及其地位的弊病,于历代正史、编年、典制、文集、词话、笔记等文献穷搜博采,分"南唐的崛起"、"南唐的衰落"、"南唐的灭亡"三编,展示了在大分裂时期南唐统治下的江淮地区社会的深刻变化,在唐宋之际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及其对中国历史进步所作出的贡献。关于南唐史的论文还有《南唐党争试探》(《求是学刊》1985年第5期)、《吴唐禅代发微》(《求是学刊》1986年第4期)、《南唐时期江西的经济与文化》(《求是学刊》1990年第2期)、《五代分合与南唐的历史地位》(《东北师大学报》1990年第3期)、《五代分合与南唐的军事和外交》(《东师史学》东北师大出版社1994年出版)。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C)版权所有 多媒体工作室制作
建议使用IE5.0以上版本 800*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