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白的《近代转型期日本社会经济分析》(《东北师大学报》1998年5期),陈秀武的《"欧化"与日本明治时代的知识分子》(《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近代日本知识分子人格刍议》(《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论大正时代新中间阶层的政治意识》(《日本研究论集4》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大正民主主义辨析》(《外国问题研究》1996年第1期)、《论大正时代新中间阶层的社会意识》(《日本研究》1995年第3期),郭冬梅的《稻盛和夫的劳动修行观与日本的资本主义精神》(《日本学论坛》,2001年第4期)、《试论中间内阁与法西斯主义》(《日本学论坛》,2001年第3期)、《战后日本农村地域社会的变迁》(《日本学论坛》,2001年第1期)、《关于明治宪法的再认识》(《日本学论坛》,2000年第1期)、《大正民主与新闻舆论》(《日本学论坛》,1999年第2期)、《〈三醉人经纶问答〉中的民族民主思想》,1996年《外国问题研究》第1期)。
另外,此上学者在其他领域还发表了许多论文,因篇幅所限,不在一一列举,请见本书所附论文目录。
本专业其他学者的成果主要还有:张民军的《中日战争时期的日本大谷派》(《日本学论坛》1999年第2期)、《日本真宗大谷派在华活动概观》(《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解读经济铁幕--评崔丕教授的〈美国冷战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1949--1994)〉》(《美国研究》2002年第1期),刘咏华的《中国关税自主与中日交涉》(《日本学论坛》2000年第2期)、《北京关税会议与日本》(《日本研究》2000年第3期),白成国的《"无产阶级文化派"的虚无主义表现及其特征》(《世界历史》1987年第3期)、《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1928-1937)农业干部状况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史学论文集》吉林省历史学会编1989年版)。张扬的《防微还是杜渐--美国的伊朗核政策探微》(《西亚非洲》1999年第2期),马世力的《李斯特与德国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第3期)、《也谈"欧洲中心论"》(《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5期)、《从巴西民族独立看世界近代民族运动的几个理论问题》(《历史教学》1991年第8期)、《社会保障体制与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暨南学报》1994年
16(3))、《论科学技术在近代欧洲崛起中的历史地位》(《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等。
等。
二、美国史研究综述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师大历史系的美国史研究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其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系已故的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美国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丁则民先生(1919-2001年)。丁则民毕生矢志史学,笔耕不辍,长期致力于世界史尤其是美国史的研究与教学,到2001年去世前,他独撰和参编的著作与教材6部、译著4部、论文40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