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近现代史研究
据不完全统计,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本专业教师在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共发表学术专著和教材80余部,论文300余篇。总体来说,本专业科研状况可按时间段限分为3个时期:
第一阶段为改革开放以前,即1978年以前,本专业研究的主要特点是以一些世界历史上较为突出的事件或人物研究为主,研究的重点在于修正某些国内学界认识上的不当,诸如夏景才、姜德昌的《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历史教学》1960年第3期)、姜德昌的《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历史背景》(《东北师大科学季刊》1956年第1期)、《1848-1849年意大利革命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历史教学问题》1957年第3期)、《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历史教学》1958年10月号),王贵正的《美英法纵容日本侵华的政策及其反苏阴谋》(《历史教学》1960年第5期)、卢文中的《德国农业"普鲁士道路"问题》(《吉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1964年第4期)、曲培洛的《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若干问题》、伊文成的《美英法纵容日本侵华的政策及其反苏阴谋》(《历史教学》1960年第5期)、《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下的朝鲜和"三·一"人民起义》(《吉林师大学报》(社科)1964年第2期)等论文不一。在著作方面,主要以教材或教学大纲为主。
第二阶段为1979-1990年。在此期间,本专业的学术研究开始进入一个发展和变化阶段,这主要体现在老教师开始焕发青春,发挥余热,发表了一系列多年积累的研究成果,主持编写了大量教材、论集或人物传记等,发表了许多有质量的论文,例如:夏景才的《试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和特点》(《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3期),王贵正的《美国三十年代中立法》(《世界历史》1982年第2期)、《孤立主义与美国三十年代全球战略》(《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2期)、《雅尔塔协定与1945年中苏条约》(《世界史研究动态》1989年第12期)、《近代美英关系的转变》(《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姜德昌的《1848年德国革命前阶级关系的剖析》(《历史教学》1980年第9期)、《平等派Levellers一词的来源与含义》(《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论乔治·蒙克》《史学月刊》1982年第2期)、《谈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统一的策略》(《史学集刊》1986年第4期)、《农业改革和德国工业化》《史学集刊》1990年第3期),宫朴的《彼得一世的改革与俄国专制制度和确立》(《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2期)、《近代欧洲历史中的自由主义》(《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5期),李树藩的《国内战争初期的苏维埃形势》(《外国问题研究》1981年第1期)、《论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的日苏外交》(《外国问题研究》1983年第4期)、《热那亚会议与苏俄外交》(《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4期)、《军国主义的急先锋--乃木希典》(《外国问题研究》1984年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