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晔的《全面评价苏联农业集体化》(《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2期)、《睦邻政策与美国反轴心国的斗争》(《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马世力的《李斯特与德国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第3期)、《也谈"欧洲中心论"》(《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5期),周颂伦的《关于明治维新研究的三个问题》(《日本学刊》1989年1期)、《日本近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对抗》(《世界史研究动态》1989年9期)。
第三阶段为1991-2002年期间,在此期间,本专业的学术研究出现了历史上最突出的高峰期,这主要表现在本专业教师获得了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其中包括马世力(1991-1992)、于群(1992-1993)、王旭(1993-1994)、董小川(1996-1997)、梁茂信(1998-1999)石庆环(2001-2002)获得了美国富布莱特基金项目,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有:于群(1997年)的课题名称为"美国对华经济遏制政策研究",董小川(1999年)的课题名称为"20世纪以来宗教在美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李晔(2001年)的课题名称为"20世纪美国对中国西藏政策研究"等。
这一时期发表的学术论文大量增加,而且有许多论文在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例如:石庆环的《英美文官制度的差异及其历史影响》(《世界历史》2001年第6期),于群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152号文件的形成》(《历史研究》1996年第1期)、《旧金山和约后的美国对日政策新构思》(《世界历史》1996年第4期)、《美国的香港政策(1942-1960)》(《历史研究》1997年第3期)、《论美国关于日本无条件投降政策的制订与实施》(《美国研究》1995年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专刊《战争与和平》(1996年第6期)),董小川的《美国政教分离制度的历史思考》(《历史研究》1998年第4期)、《阿拉斯加割让问题研究》(《世界历史》1998年第4期)、《关于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几个问题》(《美国研究》1998年第4期),李晔的《美国的西藏政策与"西藏问题"的由来》(《美国研究》1999年2期),周颂伦的《近代日本的社会变动》,《日本学刊》1998年1期等等。
从横向出发考虑,本专业科研工作大体可分为下列3个方面:教材、专著和论文。
(一)教材
应该说,本专业在教材编写与教学体系改革方面的突出特点是起步早、成果多。自50年代起,本专业就开始编写为全国历史学科使用的教材,如王贵正的《世界现代史》(上册),1958年合作修订出版,原校内用教材,后经新华书店长春邮购部发行全国使用。改革开放以后,本专业教材研究与编写工作大力开展起来,并取得了巨大成效。其中,由姜德昌、唐承运、曲培洛等主编的大学历史自学丛书《世界近代史》、《世界近代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由唐承运主编的大学历史函授教材《世界近代史》(东北师大出版社1998年版)等在国内都有较大的使用范围和影响。姜德昌不但主持编写了《世界近代史教学大纲》(北京师大出版社1982年版),而且与王荣堂合编的《世界近代史》(上下册)(吉林文史出版社1983年版)在全国许多大专院校历史专业使用并受到好评。经教育部委托,王贵正编写了《世界现代史函授大纲》(北师大出版社1984年版),并出版了《世界现代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唐承运的《简明世界史》(主编)(东北师大出版社1988年版)、《新编世界近代史》(合编)(吉林文史出版社1980年版)、《世界通史纲要》(近代部分、合编)(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5年版),曲培洛的《世界现代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版)、《世界现代史》(函授教材)(东北师大出版社1994年版)等也有较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