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关于美国城市管理体制问题,王旭在80年代曾撰文对进步主义时期城市改革的原因、特征和类型等做了中肯分析。他在1989年再次撰文指出,城市经理制是孕育于美国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时期的一种新型管理体制。它成功地将当时大企业管理模式运用于市政,其方式是通过无党派选举,产生市政议会成员并组成委员会,任命城市经理。市政议会拥有立法权,城市经理拥有行政决策权。该体制在各城市实施后,"显示出广泛的适应能力和巨大潜力,"因而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各城市竞相采行城市经理制的高潮,
  第四,王旭在研究中还撰文对美国中西部和中国东北部城市进行了比较分析。在该文中,作者从城市化周期理论和非均衡发展理论出发,考察了两个地区城市化的兴衰起伏,认为美国中西部经历了19世纪到20世纪的奇迹与辉煌后,从二战后开始到80年代步履蹒跚,每况愈下;而中国东北部因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工业比较突出,它们尚未走完城市化周期就出现衰落现象。两个地区的共同弱点是,工业集中在开销较高的耐用消费品方面,对经济周期的波动特别敏感。他在分析了城市规模和人口流动后指出,美国中西部在战后科技实力有所增强,服务业比重日增,大都市区化趋势明显,其复兴仍有可能。中国东北部城市未老先衰,发展周期比美国中西部短,服务业功能薄弱,大小城市的区位功能不甚突出。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作者提出了自己观点和建议。
  梁茂信是中国美国史研究影响较大的青年学者之一,出版著述3部,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主要涉及如下三个领域。第一,在美国外交史方面,他认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扩张战略于19世纪中叶形成,其标志是美国国务卿威廉·亨利·西华德"太平洋帝国"构想的实施。尽管其目标没有完全实现,但美国打开日本门户、兼并中途岛,购买阿拉斯加等政策表明了其扩张野心。随着美国工业的发展和军事实力的膨胀,美国凭借美西战争之机首先兼并了夏威夷并占领了菲律宾。这不仅为美国控制未来地峡运河的西端入海口、控制太平洋并向亚洲扩张提供了重要的基地,而且将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十几个岛屿连成一片,为20世纪美国在亚太地区确立霸权地位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在美国移民史问题上,他经过认真研究,发表了系列文章。它们后被吸收入其代表作《美国移民政策研究》。在该书中,作者主要从两方面展开:(1)以美国社会发展与移民政策变化这两条主线为主轴,阐述了两者的关系,勾勒出移民政策在不同时期的特征和连续性,从而对其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得出了一些规律性认识;(2)在分析美国移民政策变化的过程中,对美国人与外来移民在经济、文化和民族认同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说明了移民塑造了美国、美国同化了移民这一主题。在后来缕析外来移民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时,他认为移民流向不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反映,而是人口、文化和民族等多种因素的结果。从这个角度出发,作者对移民与产业结构变化、多样化民族社区的形成、城市社会问题等方面的梳理,得出了外来移民对美国社会的贡献远远大于负面影响的结论。
  第三,在美国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社会问题方面,梁茂信相继发表了一些有影响的论文, 有些成果被收录在新出版的《都市化时代--20世纪美国人口流动与城市社会问题》一书中。作者认为自19世纪中期开始,到20世纪末,每年都有1/4的美国人改变住址,其中既有跨地区和跨州性流动,也有州内跨县和县内地方性流动;既有农村与城市之间流动,也有城市之间及城市与郊区之间流动和腹地与沿海等水域附近之间流动。每个时期、每个层面都是双向、多层面流动。它一方面促成了美国社会与经济的繁荣与合理分布,另一方面又导致了迁出地区经济的衰落。这在19世纪后期的美国南部和二战后的东北部和中西部都十分明显。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C)版权所有 多媒体工作室制作
建议使用IE5.0以上版本 800*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