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关于中西茶叶贸易一文全面论证了中国茶叶出口对西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以及近代中国茶叶外贸衰落的原因;另一个侧面是属于经济思想史范畴的外贸思想研究,如《论马建忠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思想》(《求是学刊》1994 年第 期)。胡维革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对华鸦片贸易以及鸦片贸易对近代中国的历史影响方面,论文有《论鸦片贸易合法化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东北师大学报》1988年第3期)、《关于五口通商时期鸦片贸易的两个问题》(《史学集刊》1989年第1期)、《鸦片贸易合法化辨析 》(《北方论丛》1989年第期)。
  (7)近代文献学:文献搜集和研究是学术研究的基础和资源保证,但以往这方面一直是我们的薄弱环节,近年来随着王魁喜、田志和、曲晓范等人一批相关成果的发表,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5期上发表的由王魁喜撰写的《关于<日本变政考>的两个问题》是一篇利用日本文献考证戊戌史文献的论文,通过这一研究,一方面考证出了康氏《日本变政考>的主要资料来源,还进一步确认了颇有争议的《日本变政考》的写定时间。田志和在《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1期上发表的《对长春出土的咸丰八年<碑记>的研究》是作者致力于乡土文献研究的代表性文章,该文丰富和引证了地方志等文献的历史记载。曲晓范在《图书馆杂志》1987年第4期发表的《稿本<南游日记>及其作者》一文是其在本校图书馆古籍部发现清代学者尚昌懋日记稿本后所做的考证性研究,这一研究不仅确认了"稿本"的历史文物价值,还为研究《日记》所记录的清代广东地区准备了新史料。曲晓范分别在《文献》1995年第1期和《近代资料》第79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上发表的《吴崑佚文〈东陲游记〉考评》、《辽东护国军起义史料》是两篇考证辛亥革命史料的文章,其中前一篇文章是介绍作者新发现的辛亥时期著名革命家吴崑的一篇佚文,通过对佚文的考证,订正了以往东北辛亥革命史料记载上的一些舛误,同时为以后开展吴崑生平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三)1996---2002年。从1996年起,一方面因老教师的退休,近代史专业教师队伍开始转向由青年教师为主体,另一方面由于连续争取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个(曲晓范:《近代东北城市结构和功能的比较研究》、高乐才《近代日本移民侵略东北研究》、吕永华《日伪时期的东北烟毒》)、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1个(权赫秀:《朝鲜、韩国学界有关高句丽历史研究文献翻译》)、吉林省社科规划项目2个(胡赤军:《近代东北外贸研究》、曲晓范:《近代东北绅商群体研究》),所以根据规划项目内容学科研究方向又做了进一步调整,形成以下几个方向:
  (1)近代日本移民侵略东北史:主要研究者为高乐才。详见本书专门史部分。
  (2) 近代中韩关系史:主要研究者为权赫秀(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文学博士学位)。1996年以来,权赫秀主要侧重于近代中韩外交史研究,先后以中韩两种文字在中国和韩国发表了专著《19世纪末韩中关系史研究-以李鸿章之朝鲜认识与政策为中心》(汉城:白山资料院,2000年版),论文《马建忠与朝鲜》(载《朝鲜-韩国文化与中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近代中朝关系史上短命的"热线"-论李鸿章与李裕元的关系》(《第二次朝鲜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384-397页)、《关于金玉均暗杀事件与清政府之关系》(韩国《韩国学论集》31辑,1997年10月版。)《 关于中国学界的近代中韩关系史研究现况》(北大《KOREAN学研究》1998年7期)、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C)版权所有 多媒体工作室制作
建议使用IE5.0以上版本 800*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