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现代历史人物的研究方面,王维礼、郭彬蔚、常城、杜文君、周玉和等几位教授都撰写了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文章。1979年五四运动60周年之际,王维礼教授发表了《陈独秀评价的评价》一文,充分肯定了陈独秀在五四时期的历史地位,匡正了以往陈独秀评价中的偏颇之处,它同其他学者的同类文章一起,开了正确评价陈独秀的先河。这篇文章受到了全国性的五四运动60周年学术讨论会的重视,收入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论文集。王维礼、杜文君教授是较早打破历史禁区,对瞿秋白做出公正评价的学者之一。从1979年开始他们在报刊上连续发表文章,明确提出"应当全面评价瞿秋白",充分肯定其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客观地评述了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对其《多余的话》,既批驳了极"左"时期将它与《李自成自述》相提并论,视为叛变投敌的"自白书",又不同意将它说成"有令人夺目的光辉",而指出它的基本倾向是错误的,是思想上政治上的错误,并剖析了产生这一错误的根源。这些评价产生了较大影响,为多家报刊转述或推介。常城教授撰写的《张作霖》、《张学良》两部著作,是评价张氏父子的权威性著作,凝聚了作者多年的汗水和心血,在东北地方史的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地位。周玉和教授撰写的多篇评述胡适思想和活动的文章,在史学界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于桂芬副教授撰写了数篇研究王尽美的文章,再现了这位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的风彩。人物研究成为这一学科研究的特色之一。
四、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
建国后50多年的历史,内容丰富,包括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和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郭彬蔚教授在这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开拓性。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参加了《中共党史大事年表》国史部分的编写工作,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档案材料,在此基础上,撰写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一书,并陆续撰写了多部国史教材。这些著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科体系的确立有一定的开拓作用。
2、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有作者的独到见解。如对反右派斗争的评价、文化大革命起因等问题的评述客观、公正。
3、这些著作资料丰富,内容充实,结论公允,较好的把握了国史研究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建立其学科体系乃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它需要在科研和教学的实践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郭彬蔚教授恰恰起到这种开拓作用。
除以上四个方面,梁玉魁副教授在中国早期工人运动史研究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出版了学术专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吕永华副教授多年从事东北抗联史、日本在中国东北的鸦片种植及贩卖情况的研究,并承担了这一问题研究的国家课题,成为专门研究这方面历史的专家之一。于桂芬副教授从事的中日关系史研究,从西学东渐的角度,探讨了中日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影响,并出版了学术专著。萧孟然副教授倾注了毕生精力研究中国现代史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做了大量的实际调查工作和资料收集工作。在50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中国现代史教研室还编写了多种教材,并为许多高等院校历史系采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50多年来,中国现代史专业从无到有,有了长足发展,确立了学科发展的体系,有了学术研究的特色,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论著,为历史系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