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史学比较研究
史学比较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开始兴起。1983年春,朱寰曾邀请国内数十名中外历史学专家,会集长春,讨论历史学比较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问题。在此次会议上,他作了长篇发言,系统的论证了比较研究的定义、内涵、特征和意义,以及运用这一方法的局限性和应注意的问题,开我国比较史学理论和方法讨论之先河。后来,他又发表《世界历史与比较研究之我见》一文,对历史比较研究的目的、类型以及方法、条件等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1983年,他同马克尧、姜伯勤、孙义学三位学者合作,联袂撰写了名为《亚欧封建经济形态比较研究》的学术专著。对中、日、英、俄四国封建经济形态的不同类型进行比较研究,既分述各国封建经济形态的演变,又对各国的经济领域做出综合比较,从封建土地制度、阶级结构和城市经济等方面,揭示了各国封建经济形态所具有的特殊性;探索各国封建经济形态发展的共同规律;在世界历史的恢宏视野中,展开深邃的理性思考。该书在学术界反响甚佳,荣获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科一等奖,并被列为全国历史学科研究生通用教材。
1996年,朱寰承担国家社科重点课题:"亚欧诸国由中古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转型的比较研究"。他组织课题组同志进行反复研讨,充分吸取国内外学术界的先进成果,批判、借鉴西方年鉴学派、制度学派、现代化发展学派的各种理论学说,从制度变革与社会转型的特定角度,对中、日、英、法、俄、德等国迈向近代社会的历程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比较研究。2000年,该课题通过了国家社科规划办的结项检查。再经反复修改,已形成100余万字的文稿,交付商务出版社。此外,在他的精心导引下,有十余位博士生将比较研究作为自己博士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或选题。
1996年,国家"211工程"开始启动。我校被国家作为重点师范大学列入"211工程"首批建设行列,而历史学科又是全校确定的重点发展建设学科之一。"中外文明比较研究"作为我校历史学科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学术增长点,被学校立为重点建设项目。经数年努力,该项目的建设十分顺利,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科研成果。2001年,教育部专家考察组对该项目的建设状况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其带动下,我校又成立了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并被教育部列为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该基地尚试办有国内史学比较研究唯一的学术刊物《文明比较研究》。因此可以讲,史学比较研究已成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学科学术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并在国内史学界具有一定的影响。世界文明史研究及文明比较研究将成为一个前景可观的新的学术增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