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周颂伦
性 别
出生年月
1952年3月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上海
学 历
博士

社会学术兼职

现任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 。

中国亚非学会理事 。

天津社会科学院学术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

日本比较文明学会会员 。

研究方向
日本近现代史,近现代社会政治史
学习及工作经历

1978年3月入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1982年1月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1982年9月入东北师范大学日本所攻读硕士学位,1985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1990年—1992年任日本法政大学法学部客座研究员。
1996年始在日本法政大学法学部攻读博士学位,2001年4月获日本法政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

研究成果


 

主要著作:

1,《战后日本转型真相》(编著),新华出版社,2014年。

2,《近代以来日本人中国观的流变》(与李小白合著),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年。
3,《近代日本社会转型期研究》,东北师大出版社,1998年。
4,《日本帝国的兴亡》(参编),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
5,《日本军事思想研究》(参编),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年。
6,《中国文明与世界》(译著,与李小白、赵刚合译),东方出版社,1988年。


主要论文:

1,《“尧舜禹抹杀论”与“古史辨”中的“疑古”思想——以白鸟库吉与顾颉刚对《禹贡》的考辨为中心》(与张文静合撰),《东北师大学报》,2015年第3期。

2,《华夷变态三形态》,《东北师大学报》,2014年第4期。
3,《文明「入歐」與政治「脫亞」——福澤諭吉文明論的邏輯構造》,《二十一世纪》,2014年第2期。
4,《蛰伏于历史认识根部的日本文化论》,《日本学刊》,2014年第2期。
5,《邹有恒先生学问人生评传》,载莽景石编:《南开日本研究(2012)》,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年。

6,《伊势神道与江户国学——国粹主义的放纵自赞》(与李小白合撰),《深圳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7,《评<日本现代化历程研究丛书>》,《世界历史》,2012年第3期。

8,《关乎中日甲午战争性质定位的两个话题》,《抗日战争研究》,2011年第3期。

9,《维持还是打破现状——“九一八”事变前夕的日本政局》,《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8期。

10,《近代日本的“满蒙危机”意识——由所谓近代国家体系论楔入》,载莽景石编:《南开日本研究》,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

11,《日本北进、南进战略演进过程述考》(与李小白合撰),《抗日战争研究》 ,2010年第1期。

12,《武士道与“士道”的分歧和对立》,《日本研究》,2008年第4期。

13,《福泽谕吉思想的日本主义特征 》,《古代文明》,2008年第4期。

14,《罗马帝位传承与军队关系研究的新进展——评<罗马军队与帝王嬗递>》,《理论探讨》,2007年第6期。

15,《关于战后日本“普通国家”论的观念性思考》(与程文明合撰),《日本学刊》,2007年第4期。

16,《日本农业起源问题中的绳文农耕与弥生稻耕论》,《古代文明》,2007年第1期。

17,《福泽谕吉中国政策观的骤变——东洋盟主与脱亚入欧》,《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第5期。

18,《20世纪日本的比较文明研究轨迹 》,《日本学刊》,2006年第1期。

19,《战前日本协调外交遭遇困境原因探析》,《北华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20,《明治国家主义析论》,《日本研究》, 2000年第3期。

21,《〈脱亚论〉再思考》,《日本研究》, 2005年第1期。

22,《日本近代史研究的楔入视角》,《北方论丛》, 2004年第1期。

23,《近代日本的基本国策——大陆政策》,《江海学刊》,2004年第1期。

24,《补白拾阙 情文并茂——评郑毅著<铁腕首相吉田茂>》,《北华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25,《稻盛经营哲学を人類の原始生態から思考する》,《盛和塾》,2002年第8期。

26,《李鸿章と伊藤博文——その政治行动样式の比较研究》,日本法政大学大学院《研究纪要》, 2002年第4期。

27,《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原生态思考》,《日本学论坛》,2001年第4期。

28,《有关战后日本社会变迁的几个问题》,《日本学论坛》,2001年第1期。

29,《日本大正年代的“成金”风潮》,《史学集刊》,2001年第2期。

 

主要研究项目:

1“三线联运政策与日本对华经济策略研究”,2014年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般项目。

2,“近代日本的危机意识”,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3,“册封体系与条约体系”,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其他项目。

4,“日本文明与日本政治”,200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已结项。

5,“脱亚论与脱亚入欧”,2003年日本住友财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助成项目,已结项。

6,“日本文明的基本性质——功利主义与无罪恶意识的起源”,2001年教育部人文科学十·五规划基金项目,已结项。

7,“近代日本社会转型期研究”,1996年国家教委人文科学九·规划基金项目,已结项。


电 话
0431-85642206;0431-85098739
电子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