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主要科研成果 论文: 1 .《徂徕学与日本早期近代化的思想启蒙 》,《历史研究》(北京), 2002 年第 5 期。 2 .《" 仁 " 在日本近代史观中的非主流地位 》,《历史研究》(北京), 2005 年第 1 期。 3 .《徂徕学派与法家的 " 人情论 " 》,《日本学刊》(北京), 2002 年第 5 期。 4 .《日本 " 近代化论 " 在时空定位上的两难 》,《日本学刊》(北京), 2003 年第 6 期。 5 .《历史上东亚的儒学对话及其现代意义 》,《日本学刊》(北京), 2005 年第 2 期。 6 .《关于徂徕学 " 祖型 " 的再思考 》(日文),《思想史研究》第 1 号(东京),日本思想 史·思想论研究会,东京大学 2001 年 3 月。 7 .《海保青陵 " 合理主义 " 的经路与韩非子 》(日文),《思想史研究》第 2 号(东京),日本思想史·思想论研究会,东京大学 2002 年 3 月。 8 .《关于荻生徂徕的 " 人情论 " 》(日文),《思想史研究》第 4 号(东京),日本思想史·思想论研究会,东京大学 2004 年 3 月。 9 .《 " 三教合流 " 与儒学主旨的淡出:关于道学处境的再思索 》,《思想史研究》第 5 号(东京),日本思想史·思想论研究会,东京大学 2005 年 10 月。 10 .《海保青陵的思想与法家》(日文),《日本伦理思想史中的中国文化要素》 [ 论文集 ] (东京),东京大学 2000 年。 11 .《中日两国道德文化的形态比较》,《二十一世纪》(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2002 年 6 月号。 12 .《日本 " 圣人观 " 中孔子地位的两难 》,《二十一世纪》(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2003 年 10 月号。 13 .《中国古代非自由传统与道德走势》,《二十一世纪》(网络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2004 年 3 月号。 14 .《探寻德川儒教的真面目》,《二十一世纪》(香港),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文化研究所, 2004 年 12 月号。 15 .《迟来而未晚》,《读书》(北京), 2000 年第 10 期。 16 .《从 " 脱儒入法 " 到 " 脱亚入欧 " 》,《读书》(北京), 2001 年第 3 期。 17 .《丸山真男的 " 原型论 " 与 " 日本主义 " 》,《读书》(北京), 2002 年第 10 期。 18 .《江户日本与真正的 " 儒法之争 " 》,《读书》(北京), 2003 年第 7 期。 19 .《儒学的宗教化与帝国日本》,《读书》(北京), 2004 年第 8 期。 20 .《东亚的病理》,《读书》(北京), 2005 年第 9 期。 21 .《中国法家与日本 " 徂徕学 " 》,《东方文化》(广州), 2000 年第 5 期。 22 .《本体的解构与重建:日本徂徕学的一个解析 》,《日本学论坛》(长春), 2003 年第 3 期。 23 .《海保青陵与日本近世新法家》,《近世中日思想交流论集》(北京),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 年版。 24 .《《性自命出》与法家的 " 人情论 " 》,《史学集刊》(长春), 2002 年第 2 期。 25 .《《老子》 17 、 18 章中 " 焉 " 、 " 案 " 、 " 安 " 字究作何解:兼谈《郭店楚墓竹简》的定论意义 》,《东北师大学报》(长春), 2003 年第 4 期。 26 .《中国传统 " 平衡论 " 的前提假设与反假设 》,《社会科学战线》(长春), 2004 年第 1 期。 著作: 1 .《天人 · 人际 · 身心:中国古代终极关怀思想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年 2 . 《日本近世新法家研究》 , 中华书局, 2003 年 1 月。 3 .《本体的解构与重建:对日本思想史的新诠释》,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 年 7 月。 研究项目: 徂徕学派的 " 人情论 " 与日本早期近代化:从 " 脱儒入法 " 到 " 脱亚入欧 " (国家级) 儒教文化圈研究(教育部级) 中国历史文化原典导读(教育部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