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5级本科生 刘虔
[提 要]东方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这种发展和演变是可说可道的。萨达尔先生的《东方主义》就给我们讲述了这种发展和演变,更为重要的是他还带领我们分析了东方主义在当代的实践和展望了后现代。
[关键词]东方主义 爱德华·萨义德
《东方主义》是英国作家兼文化评论家,伦敦城市大学文化政策管理系后殖民研究教授齐亚乌丁·萨达尔编写的一本介绍东方主义历史、理论构建以及东方主义在当代的表现和实践的学术作品。
《东方主义》的主要内容,概括来说,就是一个介绍、两个梳理和一个论述。一个介绍指的是系统地介绍东方主义的概念,作者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一定的阐述;两个梳理是指梳理东方主义的历史及其内在理论结构,梳理晚近有关东方主义的一些理论和批评;一个论述就是系统论述东方主义在当代西方的演化和实践。全书共有五章:一、东方主义(Orientalism)的概念;二、简短的历史;三、理论和批评;四、当代实践;五、展望后现代。从每章的标题可以看出,第一章是“一个介绍”的内容,第二、三章是“两个梳理”的内容,第四、五章是“一个论述”的内容。
书的第一章并没有直截了当或十分明晰地给出一个东方主义的概念,而是通过讲述一个名为《蝴蝶君》的故事,将东方主义的有关概念的模糊表述安插在故事的情节中,而这个故事恰恰就是东方主义概念的一个极生动的诠释。虽然作者没有清晰地给出一个概念,但是我们还是由《蝴蝶君》的故事和安插于其间的模糊概念描述得出了部分东方主义的概念。简单地说,东方主义是西方对于东方(特别是阿拉伯伊斯兰)一种构建的无知和有意的自欺,在这种无知和自欺中,东方仅仅是西方为了自身行动中现实效用以及西方思想进步所作的一种构建,这样的无知和自欺被适用于文学、艺术、思想的任何领域,然后投射到东方,使东方沦为西方满足西方优越感的工具。
作者将东方主义的历史定为“简短的历史”,如果按照“东方主义的历史也应该从希腊和罗马有关东方知识之局限即古代东方主义着手”的话,它的历史就不简短了,但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展现一种历史传统本身只不过是东方主义的另一种应用而已”,所以作者把东方主义历史开端定位于公元11世纪的十字军东侵时代,因为正是在与东方的接触中,西方开始了关涉东方的想象,发展了有关东方的观点,当然也做出了一些关于东方的误判。“从这一起源点开始,西方养成和发展了一种姿态、一些思想、以及一种操作手段,以之来解释、描述、建构、使用有关东方的思想。”东方主义诞生以后,在中世纪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且通过被东方主义者应用于文学、艺术和思想的诸多领域,东方最终被“击溃”,就是东方被“击溃”以后,东方主义并没有“善罢甘休”,它仍以各种形式在生存和发展着,其中便有学术这一方式。
介绍了东方主义的历史以后,作者梳理了一下晚近有关东方主义的一些理论和批评。作者论及的理论主要是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论及的批评主要是几位重要阿拉伯和穆斯林学者针对东方主义理论的批评。爱德华·萨义德(Sdward Said)的理论是通过他的《东方主义》一书阐述出来的,他的理论较之以前的东方主义学者来说,既有创新,也有因袭,既有过人之处,也有不如人之处,因此他的理论得到了许多肯定,当然也遭到了不少批评。但有一点我们应该知道,萨义德在1978年出版的《东方主义》,引起了欧美学界的热烈反应,之后,各国学者纷纷翻译此书,其对文化研究、后殖民批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后殖民研究的经典著作。几位阿拉伯和穆斯林学者对东方主义批评的水平就要高得多,因为他们得到的只有赞同而没有批评。提巴威(A.L.Tibawi)、阿卜杜勒·马力克(Anouar Abdel—Malek)、阿拉塔斯(Syed·Hussin Alatas)、希沙姆·贾伊特(Hichem Djait)就是发表高水平批评的代表。
书的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是东方主义在当代西方的实践问题,这样的实践体现在现代艺术、棕色撒哈布(东方主义化的东方人)、流行小说和电影等之中,东方主义者通过这些途径,继续构建无知和有意自欺,并且或多或少地显露着一种无理的傲慢。东方被描述成了一个缺乏理性、愚凡、妖魔化,而且永远落后于西方文明的东方。单就从电影和小说这方面来找证据,西方电影和小说中间的反面人物基本上都由来自东方(特别是阿拉伯和穆斯林)。作者在最后一章,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展望后现代。在这里作者明确指出在后现代的背景下,东方主义延续着其传统的作用:歪曲讽刺及在意识形态意义上压制亚洲诸文明。的确,从后现代的诸多西方制造的产品,特别是计算机与娱乐厅的游戏中体察到这种歪曲和压制,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在一些西方开发的软件系统中窥见它们的阴影,如《微软书橱》(Microsoft Bookshelf)、《微软电子百科全书》(Microsoft Encarta)、《世界史》(History of the World)等。全书将要结束的时候,作者提到了日本,从东方主义的角度介绍一些日本的情况。最为重要的是, 作者在书的最后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东方主义的表述把自己装扮成现实,如果不先洞察和理解这类表述的局限性,建基于相互尊重并能推动相互理解的多元未来是不可能出现的。我们将继续生活在冲突、不信任、诋毁和边缘化的世界。
纵览《东方主义》一书,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是在一个非常客观的角度来发表的他的论述的,他没有流于东方主义者一伙吹捧和奉扬东方主义的做法,虽然作者在文章中引用了许多西方思想史中俯拾皆是的对于东方的诋毁和污蔑之语,(其中包括了对东方各种文化形态可笑而偏私的误解:对于中国儒家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等丑化描述),但那却是对东方主义进行深刻和严厉批评所作的一种准备,并认为这些对于东方妖魔化的想象暗示了西方文明缺乏包容性和平等对待其他文化形态的信心。他也没有全盘否定东方主义,书中多次提到东方主义的贡献,“对古代文明的研究、收集阿拉伯原稿并将之藏入欧洲的图书馆、编辑各种原稿目录、出版了许多重要著作”, “各种论文的编辑、虽然从语言方面看经常是有缺陷和错误的,但他们在方法上仍然是严格的”。对于作者虽然作为一位西方学者,却能保持一种批判意识,我们是非常赞赏的,虽然作者引用的许多文字反映了西方在认识东方的过程中非常荒唐、可笑、甚至是黑暗的一个侧面,其中也确实包含了许多诬蔑、偏激的段落,但是由于本书作者的观点是建立在对之评判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并没有必要对那些文字和段落表达过多的嘲笑和愤怒,我们思考重点应该放在作者对他们的评述和批判上,从作者的评述和评判中看到东方主义的本质。
齐亚乌丁·萨达尔的《东方主义》很能给人思考和联想的空间。联系到现在,在现代社会,一旦有恐怖活动发生,各种传媒机构总是不约而同地竞相宣传报道,它们对恐怖活动的采访报道和宣传分析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但西方主流媒体在对待恐怖主义的问题上都不同程度地奉行双重标准,以明显不同的态度对待西方本土的恐怖组织和东方(尤其是伊斯兰世界)的恐怖组织及它们制造的恐怖活动。我们知道,不仅东方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国家存在恐怖组织,西方发达社会也存在不同类别的恐怖组织,如英国的“爱尔兰共和军”、西班牙的“埃塔”、法国的“科西嘉民族解放战线”和美国的“三K党”等。这些恐怖组织不时制造暗杀、爆炸和枪击等事件或以期达到分裂国家的目的、或打击其他种族以图实现本种族至上的理想,它们的恐怖活动的残忍和血腥程度绝不亚于东方(伊斯兰)的恐怖组织之所为,甚至超过东方(伊斯兰)的恐怖组织。在报道有东方(伊斯兰)制造的恐怖事件时,西方传媒往往只报道对自己不利的内容和场面,大肆渲染甚至夸大它们的反人类性、暴力性、血腥性,将照相机和摄像机的镜头死死对着那一滩血泊和那一堆尸体,而对事件的来龙去脉很少报道,并常常以这样的事件来煽动本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引起对东方(伊斯兰)国家的恐惧与憎恨,并在谴责恐怖活动的同时还对东方(伊斯兰)文明进行某种程度的攻击、贬低和诋毁。而当他们在对待由西方本土恐怖组织发动的恐怖活动时,对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详尽的报道,对于恐怖组织代表的某一集团或某一群体所遭受的“不公正、不合理待遇”给予特别突出的报道和介绍,把这些本土恐怖组织描写成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制造恐怖活动的,是绝不同于东方(伊斯兰)的恐怖组织的,同时对他们制造的恐怖活动的残暴性和血腥性往往都是轻描淡写,或者根本不进行报道。因为毕竟他们是沐浴在基督文明之下的生活者,而基督文明的沐浴者是不会做出如此惨绝人寰之事的。
这样的事实不能不让人想到东方主义,不能不让人信心十足地认为这就是东方主义在现代社会的一种表现和实践。它们的损东方(尤其是伊斯兰阿拉伯世界),拥西方的本质,正好和东方主义的传统相一致,不仅如此,它们无疑正在发展这种传统。也许那些媒体的编辑和制片人并没有受到过系统的东方主义思想影响,但东方主义近千年来的发展和实践,早就在西方人和西方社会中间留下了不浅的痕迹,正因为如此,西方人把这样处理方式看作正常和理所当然。作为东方人,我们期望西方有朝一日能摆脱这种影响,超越东方主义,像《东方主义》作者萨达尔先生一样能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角度看待东方和东方的事物。
参考文献
[1] [英]齐亚乌丁·萨达尔:《东方主义》,马雪峰、 苏敏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
[2] 胡联合:《当代世界恐怖主义与对策》,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年。
[3] “血腥伊拉克震惊美国”,参见《 环球时报 》,第1274期,2006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