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寄 语

    近年来,为满足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东北师范大学正在试行文科融通式教学改革,在全校文科系本科生中开设共同基础课便是这一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史学通论》作为共同基础课中的一门,对于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理论思维的提高、人文修养的加强乃至科研能力的增强等都不无裨益。历史文化学院赵轶峰教授于2005至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为本校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等文科专业的2004级本科生讲授《史学通论》课程,本期4篇书评正得益于此,是从该课堂的学期论文中遴选而来。由于这些作者初涉史学,其作品难免稚嫩,但其中的勤勉和探索精神是极令人欣慰的。将这几篇文章编为一组刊出,就是为了表示对他们的努力的激赏。
    在《对历史分期及历史与社会关联的几点新认识——读〈学史丛录〉》一文中,刘霄对赵轶峰先生在《学史丛录》中所阐述的历史分期及关于历史与社会关联的观念作了具体而又细致的分析,进而加深了对史学方法论及历史与社会生活关系的认识。
    毛娅琪的《诗性体验和人性关照中的历史学——浅评〈史学的意蕴〉》旨在对朱孝远先生在《史学的意蕴》一书中所论及的史学的含义、特质、价值及其语言风格略作分析和评论,指出该书具有诗意性和人文性的特征。从优美的评论文字所流露出的人文情感中,可见其对作者在该书中所表达的充溢着人文精神的史学观念颇有体悟。
    在《中国史研究的意义与方法——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读后》中,易翔就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所阐发的关于中国历史研究的价值、意义与方法作了简要分析与评论,并对先生的某些具体研究方法及其主观倾向表明了不同看法。
    刘虔《超越东方主义——读〈东方主义〉有感》一文,旨在对英国当代文化评论家齐亚乌丁·萨达尔在《东方主义》一书中介绍的关于东方主义的历史、理论建构及其在当代的表现和实践作一简要概述,同时对作者力图超越东方主义的努力做了评价,并冀望于学界人士能客观、公正地看待东方和东方的事物。
    我们对供稿的这些同学表示诚挚的谢意,并欢迎喜欢读书、乐于求知的朋友参与《读书与评论》的讨论。

本期编辑:谢进东

200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