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多层视角下的亚细亚主义 

                    ——略论王屏著《近代日本的亚细亚主义》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3级硕士  刘景瑜

在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中,日本的亚细亚主义是一个极为今人关注的思想理论课题。亚细亚主义本身的庞杂,内容上的多样,形式上的多变,理论体系上的繁冗无一不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初次较为详细了解亚细亚主义乃是读到小寺谦吉(18771949,大地主、政客,曾经留学美国。1908年起六次任众议院议员。191611月,他的《大亚细亚主义论》由东京宝文馆出版)著的《大亚细亚主义论》(中国百城会社于1918年编译)一书,小寺谦吉谈到了亚细亚主义的核心问题是日本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争夺,而这种争夺的对象实质上乃为处境艰难的中国,所以说近代日本的亚细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近代日本的中国观的变迁,由此对亚细亚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致开始了一定程度上的接触。

在浩繁的书籍之中,专注于日本亚细亚主义研究的专著当属王屏著《近代日本的亚细亚主义》(商务印书馆2004年)一书,作者王屏教授于2000年赴日本东京大学留学并开始撰写博士论文“近代日本亚细亚主义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此书。此书的付梓可以说在中国对于日本亚细亚主义研究的领域方面开出了一朵瑰丽的奇葩,对于人们一直争论的亚细亚主义给予了一个比较合理并极具中性的诠释,阐读了近代日本亚细亚主义的实质,为我们以后能够更好的认识日本亚细亚主义提供了一个较为广阔的空间和研究的余地。

在本书的内容提要中这样评价本书:它是我国学界在关于近代日本亚细亚主义研究领域的第一本专著,具有填补该领域研究空白的学术价值。 将亚细亚主义这一历史性的课题提升为一般性的现代课题。该书被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三谷太一郎先生誉为中国新生代学者率先参与创新亚洲文化'的先兆之一。在这里尚需引用一下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京都大学滨下武志教授在给王屏教授《近代日本的亚细亚主义》一书写的序中的一段话我首先对王屏教授的著作《近代日本的亚细亚主义》即将出版表示由衷的敬意。再具体点说,我对她集中精力研究和捕捉反映亚细亚主义历史全貌的资料、从正面切入毁誉褒贬不一的亚细亚主义这一主题并进行学术性研究而做出的努力表示敬意。因为‘亚细亚主义’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过程非常复杂,尤其是对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所揭示的那种悲惨的历史做学术性的规范研究更是相当的困难。从这些评论当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屏教授这本著作所受的关注程度与其所做的研究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认可。

作者将亚细亚主义分为三个层面来进行诠释,认为亚细亚主义当由“作为‘思想’的亚细亚主义,‘行动’的亚细亚主义,作为‘外交战略’的亚细亚主义”构成(本书导言第10页)。将传统意义上的亚细亚主义分为三个层次,将民间理想上的亚细亚主义与政府所实行的现实亚细亚主义二者有机融合起来,从而使本书完成了近代日本从兴亚论到脱亚论再到侵亚论的三步曲的跳跃。而这种对于亚细亚主义本身的诠释,作者在尽最大努力去还原历史,还原一个“古典亚细亚主义”,“大亚细亚主义”,“大东亚共荣圈”下不同时期近代日本亚细亚主义的不同表现形式,还原回一个真实的含义与概念上的界定。

我们无可厚非于亚细亚主义这种侵略的实质,近年来在学界中也有不少学者认为亦不应完全否定大亚细亚主义,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构架来肯定早期的亚细亚主义思想,在《历史研究》杂志的2000年至2005年有盛邦和先生和戚其章先生关于日本亚洲主义,亚细亚主义的论战,其文章总共有3篇,虽然二位先生的观点略有差异,但是在中国学界重新审视近代日本的亚细亚主义,对待亚细亚主义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对我们这些后学之辈更是一种鼓舞与鞭策。李大钊在1917年曾经撰文指出,大亚细亚主义就是大日本主义的变名,其实质亦非和平主义,乃为侵略主义。从近代日本发展的道路上来看,的确,日本的大亚细亚主义就是侵略的一个代名词。小寺谦吉的《大亚细亚主义论》也最终成为了日本军国主义走上对华侵略的主导思想之一,太平洋战争、“大东亚共荣圈”概念的提出与建设可以视为大亚细亚主义在日本发展与实施的结果。

作者王屏教授在写作本书之初,肯定对亚细亚主义这一中国学界空白和敏感的问题作了充分的调研,并且在掌握大量一手资料的同时,进行了有效而又庞杂的推敲,才终成此书,并能够立论一方,从民间和政府两个方面的亚细亚主义方面来审视,突破既往的窠臼则看出其难。在书中对于亚细亚主义的诠释非褒非贬,而是使用了一个极具中性的词来表达这个概念,在主要论及近代日本的亚细亚主义的时候,是这样界定其基本特征的:近代日本的亚细亚主义是指在西方列强加剧侵略东方的危机时刻, 围绕着对东洋西洋 的认识问题而形成的有关日本人亚洲观的一种有代表性的政治思想及其相关行动。由于近代日本亚细亚主义复杂而特殊的发展历程, 它又表现为强调亚洲平等合作的古典亚细亚主义、强调扩张领土的大亚细亚主义以及对亚洲实施侵略的大东亚共荣圈”3 种形式。近代日本的亚细亚主义在其形成、发展、消亡的过程中,完成了它从兴亚侵亚的质变历程(本书导言部分第15页)。作者还认为大东亚共荣圈则是处在近代日本大陆政策的延长线上的一种方式,至于说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想对亚洲实现军政统治,将亚洲变成日本的价值体系圈,这不是亚细亚主义的自然发展,而是打着亚细亚主义旗号的侵略主义(详细内容参见导言第35页)。作者在本书中认为对于日本亚细亚主义,不宜用侵略"理论"一语概之。

作者将近代日本的亚细亚主义分为“古典亚细亚主义”(指亚细亚连带论,例如冈仓天心的《东洋理想》提出了“亚洲一体”的概念,樽井藤吉的《大东合邦论》等),将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的亚细亚主义定义为扩张的亚细亚主义(指大亚细亚主义,即北一辉、大川周明等右翼势力的亚细亚主义思想行动,还包括石原莞尔德“东亚联盟”运动,作者在这个层面的论述当中似乎是有意地割舍了一个由小寺谦吉写的《大亚细亚主义论》这本1000多页的巨著,这是这本巨著的思想最终成为了日本一系列侵略行动的思想“指南”,如果本书能够加上这本巨著似乎会更加的完美,作者在参考书目中也并未列出本书,我想并不是作者没有看见或不知道此书,或许这也是一定程度上为了完成自己对近代日本亚细亚主义所下定义的一种割舍,似乎在情理之中),将传统意义上的“大东亚共荣圈”这种定义为侵略的亚细亚主义,最后作者在结束语中还指出了现任东京都知事的石原慎太郎的新亚细亚主义也就是保守的亚细亚主义,三谷太一郎的横向共同体理论以及建立在亚洲各国平等合作基础上的区域一体化主张就是新古典亚细亚主义这几个部分,其中的第45部分则不是本书论述的重点。通过这样多层次的论述为我们诠释了一个多层视角下的“新的”近代日本亚细亚主义概念。

亚细亚主义本身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对此具体的界定也很少见,而近代日本的亚细亚主义在作者的书中则显得作者驾驭其中,在论及古典亚细亚主义这一层面当中,改变了很多传统上的那种单纯的否定,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给与了肯定。这一点盛邦和先生在《对民间理念的认同,对右翼思潮的警视——反映日本亚细亚主义历史全貌的求真之史》一文中同样给与了充分的肯定,但是笔者新近读了王向远著《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昆仑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王向远教授在这本书中对王屏教授认为的是古典亚细亚主义层面上的人和著作进行了批判,在书中很难看见肯定之词,王向远教授认为“大东合邦论”、“亚洲一体”这种理论的提出,是日本政府在赤裸裸的侵略中国的意识形态之外,另一种具有“怀柔形态”也更虚伪的侵华理论,他们打着“兴亚”、“振亚”或者“亚细亚”等旗号,提出了“大东合邦论”、“亚洲一体”乃至“大亚细亚主义”之类的口号与主张(参见王向远《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昆仑书版社2005年,第85页)。在王屏教授一书中作者认为,亚细亚主义的基本理论是亚洲一体,亚细亚主义的基本内容是东洋人的东洋,而亚细亚主义的具体实践则为大东合邦论。对于这两者不同的主张我认为则是作者的立足点不同,从而使其评价各不相同,对于这种被认为是民间的亚细亚主义是否值得在一定程度上的认同看来也是值得商榷的事情。

作为一个后学之辈,现尚不能提出自己的理论与比较适合的思想,也不能更加深入的理解这种多层视角下诠释出来的近代日本亚细亚主义的全部内容,然而当自己完全融入进近代日本亚细亚主义的研究之中,发现了其中很多的奥妙和困惑,也为自己的学习带来了更多地空间。在笔者看来,王屏教授对亚细亚主义的解读是站在一个完全中立的立场上来诠释的,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宽泛的概念,我们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看见了国内对于亚细亚主义特别是对于近代日本亚细亚主义的解释,其中立场不同注定了概念上的差别。在国内,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严绍璗教授在《日本中国学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一书中对亚细亚主义给予了两分的概念诠释,赵军教授认为,日本亚细亚主义在其产生之初,面对西方侵略,主张与亚洲邻国实行联合,体现出一种有意义的思想,当然还有很多人论说亚细亚主义,在此不一一论述。作为一个后学之辈,还是比较认同王屏教授关于近代日本亚细亚主义的诠释的,但是是不是我们也更应该看到亚细亚主义之下日本侵略的一面,日本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民间善良的亚细亚主义的思想理念来对中国乃至亚洲的很多国家进行了赤裸裸的侵略呢?日本给整个亚洲造成的伤害是用多少思想啊、主义都不能弥补的伤痛。我想这一点也并非是王屏教授想要回避的问题,在本书中也论述了这种亚细亚主义是如何蜕变成侵略的亚细亚主义的,但似乎缺少了一点力量。通读王屏教授《近代日本的亚细亚主义》一书之后,认为本书第186页的一位意大利思想家马西维里斯姆(Machiavellism),此处应为马基雅维里,作者对于欧美的研究大多引用了中文的译著,直接引用英文的似乎并没有看到。然微瑕终不能掩瑜,此书不愧为国内第一本研究近代日本亚细亚主义的专著,为这个领域的继续研究起到了引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