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寄 语
随着飒爽的秋风,姗姗来迟的第14期“读书与评论”终于与读者们见面了。本期所选的三篇文章中,刘昌玉
、吴宇虹合著的文章以考证见长,兼及评论,另外两篇来自本科《史学通论》的课程论文,选其优秀者刊于此,以为表率。
刘、吴合著的《对国内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普及读物的批评和改正》一文是对普及读物在知识上进行辨误和订正的文章,订审得尤为细致严谨,具体不一一细述,读者可参其原文。选择此文的主要目的正如作者所言,在订正错误知识的基础上,反对粗制滥造的文风,倡导以科学态度严肃认真的从事科研和普及工作,这对于我辈史学初学者而言,尤为重要。
贾晶晶同学的《文化史的传统与悖论——读彼得·伯克的<什么是文化史>》一文对伯克该书进行了较为清晰的介绍,梳理了文化史的主要发展史和作者所探讨的当今文化史领域几个主要的问题及作者观点,是一篇较为纯粹的读书笔记类的文章。撰写读书笔记,是理解作者观点和积累个人学识的有效途径,同时该文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伯克的史学研究,以及增加那些对新文化史并不了解者的知识信息。
张金存同学的《<历史哲学导论>读书笔记——内容简介及对历史学的一点思考》概括了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论》的主要内容,即批判的历史哲学的四个研究方向和分析的历史哲学的主要成果;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自己对历史学的思考:首先面对历史哲学中的各种非难时,作者肯定了我们有能力重建过去,由此断言历史学的地位不应被这些非难而撼动;继而作者面对来自历史哲学的这些分析和追问展开了自己的思考。对于思辨的历史哲学,作者认为肇起于理性启蒙时代,但由于对理性本身缺乏充分认识,所以思辨的历史哲学值得怀疑。之后作者探讨了历史的认识方法:假定思维和存在具有一致性的前提下,探讨两者的关系问题,最终认可何兆武“历史学既有作为艺术的一面,又有作为科学的一面”之结论。虽在思想上尚有不十分严密之处,但能有意识地对史学思维和方法的问题深入到哲学领域进行尝试性探讨,已属可贵。
本期编辑:黄艳
2010年1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