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寄 语

   

    初闻将要负责组织一期《读书与评论》,心中颇为忐忑。幸有师兄师姐及同学愿意佳文共赏,现将诸文简介如下:

    金利杰通过她的书评向我们展现了一种新的历史研究角度。她亲译美国历史学家Gerda Lerner(格尔达·勒纳)的Why History Matters: Life and Thought(《历史为何重要:生活与思考》)一书。作为一位关注边缘群体的历史学家,勒纳向我们展示了“他者”(包括女性、黑人、少数族裔)的产生并不是由于他们生理上与“非他者”的区别,而是历史形成的结果。作者在文中对书中的重要观点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并归纳出该书的写作特点:即使用了全球史观、自下而上的史观、女性史观等一系列的历史研究新视角,是对传统史学抛弃“他者”的历史研究方法的深刻挑战。

    范传南以自己攻读的明清史方向著作为选读对象,挑选了台湾学者黄一农教授的《两头蛇》。介绍了黄教授对长期以来中西交流史中被忽视的研究对象——明清时代奉教士大夫的研究心得。这一类群体因身陷儒学与天主教的双重文化而茫然不知所措,犹如一头向南一头又欲向北,互相掣肘,矛盾挣扎两头蛇。在书评中,范传南还重点介绍了黄教授所推崇的“E-考据”史学研究方法,对这种方法带来的便利肯定的同时,也对它的局限谈了自己的看法。

    李强介绍的是一部融经济学研究方法与历史研究为一体的著作——道格拉斯·诺斯的《西方世界的兴起》。道格拉斯·诺斯建立了一种新的经济学研究理论,即制度的创新可以带来经济的腾飞,并以此理论来解释西欧社会从中世纪后半期到18世纪的历史发展。在诺斯看来,西欧的发展遵循如下模式:人口增长的压力——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西方兴起的关键——通过制度的完善和所有权的确立促进经济的增长——西方世界的兴起。李强认为该书摆脱了过去学界单纯从历史角度的研究模式,但是由于作者过于重视对经济理论和研究框架的依靠,将理论和框架套用于历史事实之上,却忽略了历史现实的复杂性。

    杨孝本作为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生,把阅读的视角对准了中国的内陆边疆。他选择美国边疆史研究专家欧文·拉铁摩尔的《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作为阅读对象。在书评中,通过对拉铁摩尔实地考察经历的介绍,置该书的成书背景于历史学家的思想发展进程之中。拉铁摩尔对中国游牧民族的兴起,农耕、游牧间边疆的变迁,长城的作用都有独到的见解,杨孝本对其学术观点做了详细的介绍并作出了自己的评价,虽感觉该书缺少理论支撑,但是对拉铁摩尔重视实地考察、多文化视角的历史研究方法还是十分赞赏。

    本次集成四文,四人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但选择的四本著作都不约而同地展现了与以往历史研究不同的历史研究方法或视角,向我们展示了历史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值得深思。

 

                                                        本期编辑:姜佳曦

                                                            201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