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寄 语

     古人有“博百家所长,为我所用”的读书情怀。说起来简单,会读书的人不见得很多。光读书不思考,结果就会变成书的奴隶;光思考不读书,结果也是架空了知识,得不到真的认识。所以治学问之道,既要善于读书,也要善于思考,明辨是非,知所适从。本期三篇文章均以“亚洲国际关系”为专题,为我们分析和理解亚洲国际关系的历史和现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角和思路。兹将内容简要介绍如下:

1、毕元辉主要从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对时殷弘的《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一书进行了分析,认为此书最大的特点是居高临下地以宏观视角将国际关系的历史发展与理论有机地架构起来,强调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历史理解与理论构建有机结合。并且认为这种建构是为了揭示历史规律,使历史研究更容易达到“经世致用”和“人类自我认识”的目的。

2、 黄艳对日本学者子安宣邦的《东亚论:日本现代思想批判》一书进行了深入细致分析,认为子安宣邦是以日本近代知识为研究对象,以“亚洲视角和江户视角”为方法论视角,以四个主题,即:日本叙事、中国叙事、东亚叙事、世界史叙事展开论述,最终实现了对日本近代知识话语的解构。日本将欧美文明作为普遍主义加以接受的同时,日本近代知识的视野也在近代化的思维之下得以确立起来。这种近代思维就是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东洋理论和近代国家原理。最后,黄艳在分析本书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3、王志强对费正清、邓嗣禹所著《论清代的朝贡制度》一书进行了全面解读,认为本书系统论述了近代条约制度以前的朝贡制度在维持远东地区复杂的国际秩序所起的作用,提出的理论架构和分析方法使本书成为朝贡制度研究的开拓与奠基之作。但是王志强认为,在本书中费正清没有得出一个总的结论,进而提到费正清1968年出版的《中国的世界秩序:中国传统的对外关系》一书是朝贡制度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费正清在两本书中提出的朝贡理论对中、日、韩等国学者研究亚洲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王志强认为,朝贡理论是费氏“冲击—反应”假说的一个组成部分,存在“西方中心论”的倾向,也引起学界争议,他的学生保罗·柯文所写《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提出了“中国中心论”的模式,是对费正清理论的一种反思,也为从更加宽泛的视野来研究东亚国际关系提供了新的路径。

 感谢三位的赐稿,也希望越来越多的读者能浏览和关注“读书与评论”栏目,推荐新书,交流新知。

 

                                                           本期编辑: 王伟

                                                               200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