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欢迎大家来到日知论坛,今天我们请到了亚洲文明研究院副教授赵克生老师,赵老师主要从事明代政治史、社会史及礼仪制度的研究。下面就有请赵老师就明史问题,带领我们大家进行一次学术之旅。(掌声)
赵克生副教授:台湾虽是弹丸之地,其学术尤其是明史研究方面,却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学术单元。对于研究明清史的老师和学生来说,台湾的明史研究必须认真对待。上学期我讲了关于大陆明史研究的一些相关情况和现状,当时有同学提出要进一步了解台湾明史研究的情况,因此,今天我们就简单的回顾一下20世纪台湾明史学界所做的学术构建。这有助于我们选择无论是博士还是硕士研究的方向和题目,也是我们进行研究一个必要的学术训练。
今天我主要讲四个方面的问题:一、台湾明史研究的人物与组织;二、学术刊物和网站;三、台湾明史研究的学术特色;四、台湾明史发展的两大新趋势:社会生活史和女性史研究。
第一个问题,我们来了解一下台湾明史研究的人物与组织。组织主要有:中央研究院、台湾政治大学、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中华文化大学、东海大学、淡江大学等等。这些机构集中了台湾明史研究的大部分专家和学者,也是我们今天了解的重点。
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即历史语言所)是中央研究院最重要的一个研究中心,从蒋介石迁台至今主要有大致相继四代的明史专家和学者:(1)最早的是李光涛、黄彰健、吴缉华。其中,李光涛重点研究清史、明清之际政权的转移、满清的兴起,此外,他对清朝的档案也尤为熟悉。黄彰健主要负责中央研究院在大陆时就已经开始了的点校整理《明实录》工程,其重点是明代政治史、法制史,他的代表专著是《明清史研究丛稿》,分别研究论述了明初的封建蕃王制度、明初司辅官、皇明典礼、大明诰、洪武永乐时期的榜文等。(2)第二批学者以苏同炳(庄练),陈文石为代表。苏同炳主要研究明代的驿递制度、宦官问题。陈文石研究明清社会史,曾有《明初洪武年间海禁研究》。(3)刘翠溶、刘石吉、于志嘉、朱鸿林、王汎森、黄进兴则为代三代人物,他们中留学归来的人与本土学者不太一样,比如:朱鸿林、王汎森、黄进兴。刘翠溶主要致力于清史研究,是留法归来,因此在经济史和人口史研究中引用了西方史学计量、统计的研究方法,经济史和人口史的研究又集中在丁忧、族谱、长江下游地区人口的增长以及人口增长与经济的关系。她的研究现在影响很大。刘石吉主攻研究明清江南市政。于志嘉专门研究明代军户,以军事史的角度细致研究,其所有著作都围绕这一个问题展开。朱鸿林现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留美,是牟复礼的学生,主要著作是《中国近世儒学实质的思辨与学习》,主要研究思想文化史和社会史,包括对丘濬、孔庙、著名儒者、乡约的研究。王汎森主要研究明清以来思想史,集中在晚明清初,注重晚明以来思想、学术在社会阶层转变的研究。目前大陆出了他一本名为《晚明清初思想十论》的专著,展现了他近年来从事明清史研究的成果。他对明清思想的研究很独特,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更关注于民间的边缘化的思想。黄进兴主要研究儒学,其著作《优入圣域》即关于儒学史,论述了明代嘉靖年间孔庙的巨大改变。这代学者,留学归来者较多,相比于前面的学者,学风已有很大变化。(4)邱仲麟是现在青年学者的代表,应算是第四代。他在20世纪的硕士、博士研究题目分别是关于北京社会生活和隋唐以来割股疗亲的。
近代所是中央研究院的另一个重要研究中心,其主要人物是:王尔敏、梁其姿、熊秉真、巫仁恕。他们是明清研究并重。王尔敏是一个老学者,本来并不太注重明清史的研究,但近年写了一本名为《明清社会庶民生活》的专著。梁其姿留法归来,主要做关于“施善与教化”的研究,关注民间医疗、16——17世纪的育婴堂。熊秉真的研究被人称之为“小儿科”,一是由于她关注儿童哺乳与教育史的研究,二是她曾出过一本书,名叫《睹物思人》,以斗蟋蟀之类的小事情来考察人所构成的社会,即从点点滴滴入手,以小见大。巫仁恕是一位比较年轻的学者,明清史兼作。主要研究百姓服饰和明清市民暴动。
从中央研究院研究者的阵容来看,现在活跃在研究前沿的主要是第三、第四代学者。中央研究院也是台湾最大的一个史学研究机构。
接下来我们看几所大学的研究人员和情况。
台湾大学有两位老先生,其中一位是夏德仪,他有两位学生,即陈文石和徐泓。陈文石的研究代表作是《明洪武嘉靖间的海禁政策》,徐泓为《明代的盐法》。徐泓是对台湾明史研究影响很大的一个人物,邱仲麟就是他的学生。另一位老先生是李宗侗,他亦有两名弟子,陈捷先和张存武。陈捷先主攻满清史,研究家族、婚姻、人口等问题。
台湾师大的老先生李国祁,其研究重点是清代,包括对清代地方政权演变、18——19世纪清代经济的研究。李先生也曾明清兼作,比如关于明清时期地方的“道”的研究。李先生的两个学生朱鸿、林丽月现已经是台湾师大的教授,主要研究明史。朱鸿研究政治史,重点是洪武、永乐时期。林丽月的两个主要研究是明代国子监和明代东林党运动。近年以来有所转变,开始关注女性史,利用《图书集成》研究明代孝妇;对明代服饰变化也成为她的研究重点。
台湾政治大学的明清史学者较多,有方豪、巨焕武、张治安、杨树藩、缪全吉、张哲郎。方豪研究重点是中外关系史,他的研究与他本人一样非常著名。巨焕武、张治安、杨树藩、缪全吉、张哲郎都是研究明代政治史,巨焕武主要作的是明代宦官和明代巡按制度研究,张治安有一本书,名为《明代政治史研究》,杨树藩著有一套《中国政治制度史》,其中有《明代政治制度史》,但关于明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太过简单,价值不大。缪全吉专门研究明代胥吏,张哲郎是明尼苏达大学博士,明尼苏达达大学是明史研究的阵地,他主要研究明代巡抚。
文化大学,其全称是中华文化大学。这所大学明史研究人员主要有包遵彭、吴智和、王家俭。包遵彭主要从事整理《明实录》,点校《明史》工作,其著作不多,但编著很多且都是关于明代史学史的,例如:《明史编纂》,共有十本书,收集了很多学者关于《明史》编纂方面的考证。吴智和对明史研究情有独钟,重点在经济史。他的著作分为两方面,一是关于教官,即儒学教官的研究;近几年是对于社会生活是的研究,自身关注明代饮茶文化。还自己创办《明史研究专刊》。王家俭的研究不多,主要研究专著是《晚明的实学研究》。这三人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吴智和。
介绍完主要大学的研究情况,我们来了解一下其它几所大学零星的研究情况:中兴大学的罗丽馨,她的《明代灾荒和社会秩序》曾在大陆发表;东海大学吕士朋,其研究比较杂,无法一言以概之;还有淡江大学的郑樑生。以上就是台湾明清史研究阵地的基本情况。
下面我们介绍第二个问题:学术刊物和网站。首先看学术刊物:1、《明史研究专刊》,吴智和自己创办,现今已办到第14期。该杂志前后有所变化,开始初发表单篇论文,后改为以专题形式发一组文章。例如第14期发表了一组关于明代御使的文章。分别论述巡仓御使、巡盐御使等。此外,还出版了一些学生的论文,与近年来他所研究的社会生活史有关。2、《明史研究通讯》,台湾明代研究学会主办,林丽月负责,一年一期,目前已出到第8期。这个杂志每年除刊载论文外,还介绍某一问题的研究动态、刊登书评,最有特色的是将这一年明史研究的毕业硕士、博士论文进行整理介绍。3、《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表论文的类型是语言类和考古史学类。4、《新史学》,是由台湾的大学和中央研究院为主体的新一代学者,特别是受西方史学影响的学者创办的刊物。该杂志较之于《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所发表的文章在选题和方法上不同,是新史学的阵地。《新史学》一年四期,中外文章都有。5、《汉学研究通讯》由台湾国立图书馆编,往往介绍某一方面问题的研究动态,也收集了台湾当年的明清史研究论文,甚至包括论文开题报告,教授讲座、课题内容。6、《大陆杂志》是专门史学刊物,但由于经费问题于2005年停刊。7、《食货》,经济史刊物,陶希圣创办,为半月刊,是研究明代社会史、经济史的刊物。8、《师大史学学报》,出版20多期。此外还有《台湾大学文史哲学报》、《淡江史学》等。台湾的明清史研究杂志较大陆少许多,若能经常翻阅这些杂志,就能很清楚的了解台湾明清史研究状况。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明清史研究的相关网站:第一个是吴智和的个人网站:faculty.pccu.edu.tw/~chihhowu/index.htm.他的《明史研究专刊》的每一期目录及其学生所做研究的选题都挂在网上。第二个是中央研究院网站:www.sinica.edu.tw/~wuis/mingbook.htm.有《明史研究通讯》的目录。第三个网站是中央研究院为主体包括各个大学成立的明清研究会网站:www.sinica.edu.tw/﹪7Emingching.
第三个问题我们介绍一下台湾明史研究的学术特色。纵观20世纪台湾的明史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色:第一、第二代学者注意史料的整理,坚持史料为基础的乾嘉学风。如:对《明实录》的整理出版,对明清档案的整理。但近二十年以来,新一代的学者注重社会科学理论的吸收。如:刘翠溶在研究长江下游地区人口的增长以及人口增长与经济的关系时,运用了西方计量史学方法。虽然如此,原有的研究风格还是保留下来,比如邱仲麟先生,作为新生代的学者,既关注西方的理论,也继承了老一辈的风格注重史料,广证博引。还有巫仁恕,他经常到广东、福建、上海一带收集不为人注意的地方史料。第四个特点是,研究的深入、细化。台湾学者注重在一般性研究上继续深入,例如,大陆很多学者惯以综合形式研究代社会史,而吴智和则从明代饮茶、鉴赏、旅游、藏书等生活方面分别进一步深入研究。故台湾明史研究越来越细,也越来越深化。研究人数虽较大陆少,但影响却很大。
最后一个问题,我们关注以下台湾明史研究的两大新趋势:社会生活史和女性史研究。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知道台湾学者已经在明代水利、漕运、宦官等政治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近二十年以来,台湾明史研究很快向两个方向发展:社会生活史和女性史。社会生活史概括来讲是指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信仰的历史,具体包括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等。由于社会生活史包容面很大,因此近几年发展很快。台湾较宏大、全面的生活研究成果有:何淑宜的《明代士绅与通俗文化的关系――以丧葬礼俗为例的考察》,吴惠芳的《明清时期民间日用类书及其反映之生活内涵――以〈万宝全书〉为例》。2000年政治大学王尔敏的《明清时期的庶民生活》。日常生活史的研究有吴智和的饮茶、鉴赏、旅游、藏书、命妇生活等研究。关于灾荒史的研究有:1966年张焕卿的《明代灾荒及其救济之研究》;1986年蒋武雄的《明代灾荒及其救济政策之研究》;1996年的梁其姿的《施善与教化》;1998年丘仲麟的《明代北京的粥厂煮赈》。此外还有服饰研究,服饰研究可以从原料、工艺、成本、文化性格、流行时尚与社会等级等方面进行。台湾主要从事服饰研究的学者有巫仁恕、林丽月、吴美琪。第二大趋势就是女性史的研究,台湾出现了两部研究明代节烈女性的著作,一部是《明代妇女贞节观的强化与实现》,另一部是《由典范到规范:从明代贞节烈女的辨识与流传看贞节观念的严格化》,这两部著作是有分量的女性研究著作。相比较,大陆仅有一些相关论文而没有如此大部头的著作。还有我们先前提到过的关于明代命妇生活的研究,李淑贞的《明代命妇生活》,还有关于明代《女教书》、明代宫廷后妃、明代女红的。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选题都很新颖,体现了女性史研究的新视角、新问题。
今天我要讲的就这些,谢谢大家。(掌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