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满变化与挑战的二十一世纪,亚洲诸文明的特质与前景,及其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的地位越来越成为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重新确认人类共同伦理基础的可能性也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2005年8月2—3日,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筹备小组在吉林省长春市郊区净月潭召开了“亚洲文明与《人类责任宪章》研讨会”。会议由赵轶峰、董小川、周巩固共同主持。东北师范大学的约30多位教授和研究生围绕东北师范大学建立亚洲文明研究院的 意义和工作方式、亚洲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亚洲文明的定义和特质,《人类责任宪章》与当代世界文明的前景、“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价值、以及欧洲思想家皮埃尔·卡蓝默《破碎的民主》一书对现代社会的反思等若干议题畅所欲言,进行了深入和富有建设性的讨论。
会上,亚洲文明研究院筹备组成员赵轶峰教授结合当代国际思想界提出的《人类责任宪章》的历史背景,简要介绍了国际社会在全球化进程中有关16世纪以来的社会、历史、文化理念进行根本性反思的尝试,提出,关于亚洲文明的研究需要充分关注中国的国情、 亚洲诸文明在当代全球发展中的角色地位,以及国际思想学术界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的新探索。亚洲文明研究院筹备组成员、人事处长许丙东教授介绍了成立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的意义和设想。教务处长高夯教授论述了关于拓宽大学本科基础课 范围,探索本科课程设置“大综合”的思想。图书馆长于群教授分析了建立朝鲜、韩国研究文献系统的条件和可能性。教育部世界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王晋新教授认为亚洲文明和《人类责任宪章》都涉及到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共同性问题,人类文明具有极大的复杂性,文明的同质化是难以达到的,应该充分注意到亚洲各文明的差异。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梁茂信教授论述了亚洲海外移民在现代世界文明运动中的影响。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所长吴宇虹教授阐述了他最近提出的中国古代“半奴隶制”说的要旨。周颂伦教授分析了东亚文明研究课题的前景。张强教授分析了各文明关系研究中的语言学和文化心理差异问题。宫秀华教授对罗马帝国分省而治的历史从亚欧历史比较的角度做了探讨。权赫秀教授发表了关于亚洲各文明在现代发生关系“断裂”的观点。针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与会代表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各自的主张。周巩固教授认为,全球化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西方化的过程,它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人类是否能够寻找到一种普遍的共同价值是我们今天面临的重要问题。曲晓范教授认为世界性组织淡化了国 际界限,中国学者积极参与世界性的学术与社会探讨会强化中国在国际性社会活动中的参与,《人类责任宪章》的提出对解决当今社会的一系列问题可能具有积极的意义。王德忠教授指出,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在今天没有充分展现出来,应该注重对待传统价值观念的思考,使中国现代社会与世界发展趋势接轨。赵玉田教授谈到中国历史上历来对生态环境都很重视,今天我们关心环境要注意不应该将区域文明与区域环境割裂开来,也不能陷入决定与被决定的二元论。阎璐等同学从比较具体的角度谈到了中国传统中的责任观念等问题。
关于三联书店2005年出版的皮埃尔·卡蓝默《破碎的民主》一书,与会人员普遍认为它有助于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今天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基础。谢进东认为人们对民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理解,现代社会的民主应当被看作管理公共事务的一种方式,其实际意义是具体的和变化的。陈超认为皮埃尔对民主的看法给了我们一个重新审视一种普遍认同的政治制度的全新视角。李媛强调在全球化的时代,治理应该遵循在共同伦理基础的指导下尊重多样化的原则等等。庞秀成、王林等同学也就相关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畅所欲言,抒发己见,坦诚交流,展望未来,进行了务实而具有启发性的研讨。大家一致祝愿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在推进亚洲文明、历史与文化的研究和该领域高水平人才培养中做出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