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电子教案详细内容
第一编 先秦:中国文明的起源与古典时代
章 节 |
阅 读 |
下 载 |
引言 |
|
|
第一章 远古时代人类在中国的足迹 |
|
|
第二章 中国文明的发生 |
|
|
第三章 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
|
|
第四章 夏文化与夏王朝 |
|
|
第五章 商:辉煌的青铜时代 |
|
|
第六章 西周:系统国家理念确立的时代 |
|
|
第七章 春秋时代国家制度的嬗变与精神文化的探索 |
|
|
第八章 战国:一个变革的时代 |
|
|
第二编 秦汉:国家政治的大一统时代
章 节 |
阅 读 |
下 载 |
引言 |
|
|
第一章 秦 |
|
|
第二章 西汉 |
|
|
第三章 东汉 |
|
|
第三编 三国两晋南北朝:各民族间的冲突与融合
章 节 |
阅 读 |
下 载 |
导论 |
|
|
第一章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
|
|
第二章 两晋的交替与南北形势 |
|
|
第三章 南北朝:走向统一的过渡期 |
|
|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
|
|
第四编 隋唐:中国文明的发展与整合
章 节 |
阅 读 |
下 载 |
导论 |
|
|
第一章 短暂而强盛的隋朝 |
|
|
第二章 唐朝中央集权国家的重建 |
|
|
第三章 唐朝的鼎盛与繁荣 |
|
|
第四章 唐朝中后期的社会矛盾 |
|
|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与社会生活 |
|
|
第六章 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新格局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
|
|
第七章 隋唐时期的文化 |
|
|
第五编 辽、五代十国、宋、夏、金:中国文明的多元繁荣时期
章 节 |
阅 读 |
下 载 |
导论 |
|
|
第一章 五代十国分立和契丹兴起 |
|
|
第二章 北宋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
|
|
第三章 北宋与辽、西夏的和战关系 |
|
|
第四章 北宋中期以后的政局变迁 |
|
|
第五章 金朝和南宋的对峙 |
|
|
第六章 两宋时代中原区域性经济繁荣和社会生活 |
|
|
第七章 两宋辽夏金时代的教育、学术和文化成就 |
|
|
第六编 元明清:新的发展与挑战
章 节 |
阅 读 |
下 载 |
引言 |
|
|
第一章 元朝 |
|
|
第二章 元朝时期的中外关系 |
|
|
第三章 明朝前期的国家制度 |
|
|
第四章 15——16世纪的政治与社会变动 |
|
|
第五章 变革:时代的主题 |
|
|
第六章 明清之际的危机 |
|
|
第七章 康乾盛世与清中期的衰败 |
|
|
电子教案相关文档
编 目 |
查 阅 |
第一编 先秦:中国文明的起源与古典时代 |
|
第二编 秦汉:国家政治的大一统时代 |
|
第三编 三国两晋南北朝:各民族间的冲突与融合 |
|
第四编 隋唐:中国文明的发展与整合 |
|
第五编 辽、五代十国、宋、夏、金:中国文明的多元繁荣时期 |
|
第六编 元明清:新的发展与挑战 |
|
教学大纲
第一编 先秦:中国文明的起源与古典时代
引言
一、世界历史视野下的先秦史
二、中国历史视野下的先秦史
三、先秦史的阶段划分及其特征
第一章 远古时代人类在中国的足迹
一、从巫山人到山顶洞人
二、关于早期历史的神话与传说
第二章 中国文明的发生
一、农业革命
二、氏族社会的繁荣
第三章 仰韶文化后期至龙山文化
一、仰韶文化后期:铜石并用的时代
二、龙山时代的文明
第四章 夏文化与夏王朝
一、考古学中的夏文化与夏朝的建立
二、从启到桀:夏王朝的兴旺
三、二里头文化遗址反映的夏代社会生活
第五章 商:辉煌的青铜时代
一、中原地区的商代文化遗址和商族早期的历史
二、从商汤建国到盘庚迁殷
三、迁殷以后商朝的中兴与衰落
四、商王朝的国家制度
五、殷墟文化所反映的商代社会生活
六、甲骨文与中国早期的历史
第六章 西周:系统国家理念确立的时代
一、稷殖百谷与周朝早期的历史
二、武王伐纣与周王朝的国家体制
三、周公的业绩与人格典范
四、周王朝对周边地区的拓展和经营
五、礼乐制度与周王朝的社会政治秩序
六、宗法制度与社会组织关系
七、世卿世禄与官僚制度
八、刑法与军事体制
九、井田制与经济形态
十、周人的观念世界
第七章 春秋时代国家制度的嬗变与精神文化的探索
一、平王东迁:西周王朝的衰落
二、诸侯争霸与春秋政治格局
三、赋税制度与经济形态的变迁
四、商人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五、孔子的古典政治哲学
六、老子:自然的智慧
七、墨子与平民价值体系的形成
第八章 战国:一个变革的时代
一、变法与新的社会体制的形成
二、七国兼并战争与秦的统一
三、铁制工具与农业革命
四、都市生活的繁荣
五、土地的私有化与社会结构的变迁
六、孟子、荀子和儒家学说的演变
七、韩非与法家学派
八、士阶层的兴起与稷下学宫
第二编 秦汉:国家政治的大一统时代
引言
一、世界历史视野下的秦汉史
二、中国历史视野下的秦汉史
三、秦汉史的阶段划分及特征
第一章 秦
一、秦朝的建立和发展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2、经济文化上的统一措施
3、对匈奴、南越的战争
二、秦末农民起义
1、秦的残暴统治
2、大泽乡起义与秦的灭亡
3、楚汉相争
第二章 西汉
一、封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休养生息
2、黄老元为与文景之治
3、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汉承秦制和中央对王国势力的斗争
1、汉承秦制
2、汉初的分封
3、七国之乱
三、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改定宫制与军制
3、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4、财政经济政策
5、昭宣中兴
四、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1、对匈奴的战争
2、张骞通西域
3、汉与其他各族的关系
五、王莽改制与绿林赤眉大起义
1、汉末统治危机
2、王莽改制
3、绿眉赤眉起义
第三章 东汉
一、东汉前期的政治和经济
1、巩同统治的措施
2、社会经济的发展
3、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
二、东汉同周边各族的关系
1、对匈奴的战争
2、班超通西域
3、与其他各族的关系
三、东汉中后期的腐朽统治与黄巾大起义
1、外戚宦官专政
2、累世公卿集团的形成
3、反宦官斗争和党锢事件
4、黄巾大起义
四、秦汉时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
2、哲学和宗教
3、史学和文学
4、生活与风俗
5、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第三编 三国两晋南北朝:各民族间的冲突与融合
导论
一、世界历史视野下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史
二、中国历史视野下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史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史的阶段划分及其特征
第一章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从董卓之乱到曹操统一北方
1、董卓之乱
2、官渡之战
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赤壁之战
2、夷陵之战
三、三国的政治和经济
1、曹魏在北方的统治
2、诸葛亮治蜀
3、孙吴时期对江南的开发
第二章 两晋的交替与南北形势
一、西晋的统一
1、灭蜀吴的战争
2、西晋的统一
二、占田制、九品中正制和门阀制度的确立
1、占田制
2、九品中正制
3、门阀制度
三、“八王之乱”和西晋的衰亡
1、八王之乱
2、西晋末年的流民起义
四、东晋建立及其统治政策
1、“永嘉南渡”和东晋建立
2、“王与马,共天下”:门阀制度的鼎盛时期
3、侨置和土断
五、十六国:北方各民族的兴起
1、“淝水之战”前的北方各族政权
2、“淝水之战”后的北方各族政权
3、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民族融合的新格局
五、东晋北伐与“淝水之战”
1、东晋北伐
2、淝水之战
六、孙恩、卢循起义
1、原因
2、过程
3、影响
第三章 南北朝:走向统一的过渡期
一、南朝政权的更迭和门阀士族的衰落
1、宋、齐、梁、陈的更迭
2、门阀士族的衰落和寒人地位的上升
二、东晋以来的江南开发和经济繁荣
三、鲜卑拓跋部的兴起和北魏统一北方
1、拓跋部的早期历史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四、孝文帝的改革
五、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
六、北魏分裂以后北方的政治格局
1、北魏的分裂
2、东魏与北齐
3、西魏与北周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一、儒学的困境和玄学的兴起
1、儒学困境的原因
2、玄学的兴起
二、佛教和道教的传播
1、佛教的传播
2、道教的发展
三、历史学、文学艺术
1、历史学
2、文学艺术
四、科学技术
1、数学
2、天文学
3、医学
4、农学
5、地理学
第四编 隋唐:中国文明的发展与整合
导论
一、世界历史视野下的隋唐史
二、中国历史视野下的隋唐史
三、隋唐史的阶段划分及其特征
第一章 短暂而强盛的隋朝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杨坚代周
2、统一全国
二、隋朝的国家制度
1、三省六部的确立
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3、选官制度的变革与科举制度的确立
4、府兵制度的继承与变革
5、修订法律
6、均田制、租调役和整顿户籍
三、农民大起义和隋朝的灭亡
1、隋炀帝其人及其暴虐统治
2、农民起义的爆发及其演变
3、隋朝的灭亡
第二章 唐朝中央集权国家的重建
一、从李渊晋阳起兵到到唐朝统一全国
1、晋阳起兵
2、消灭地方割据势力
二、贞观君臣论政
三、唐朝国家制度的建构
1、三省六部和御史台
2、学校教育和科举制度
3、府兵制度的完善
4、唐律与《唐律疏议》
5、均田制与租庸调制
第三章 唐朝的鼎盛与繁荣
一、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玄武门之变
2、贞观之治
3、历史地位
二、武则天的功过
1、武周政权的确立
2、武则天的政绩与弊病
三、唐玄宗与开元变革
1、玄宗即位前的政局
2、开元变革
四、开元天宝盛世
第四章 唐朝中后期的社会矛盾
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1、盛世掩盖下的危机
2、安史之乱的过程与影响
3、藩镇割据的形成
二、均田制的瓦解与土地占有关系的新变化
1、均田制的瓦解
2、府兵制度的终结
3、土地关系的新变化
三、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
1、租庸调制的变化
2、刘晏的理财措施
3、杨炎的两税法
四、宦官专权与牛李党争
1、宦官专权
2、南衙北司之争
3、牛李党争
五、农民大起义与唐朝的衰亡
1、爆发的历史背景
2、起义的过程
3、起义的影响
4、唐朝的灭亡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与社会生活
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1、生产工具的改进
2、人口的增加
3、水利的兴修
二、官私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1、纺织业
2、造纸业
3、陶瓷业
4、冶铸业
三、城市商业与集市的发展
1、四通八达的交通
2、城市商业的发展
3、集市的兴起
四、社会生活
1、婚姻与服饰
2、饮食和节日
3、体育活动
第六章 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新格局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一、隋唐王朝的民族政策
二、民族关系的新格局
1、突厥和吐谷浑
2、薛延陀和回纥
3、吐蕃
4、南诏
5、高句丽
6、渤海国
7、台湾
三、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1、东亚各国:新罗、日本
2、南亚各国:林邑、真腊、天竺、狮子国
3、中亚西亚各国:波斯、大食
第七章 隋唐时期的文化
一、经学、哲学和宗教
1、经学的演变
2、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哲学思想
3、佛教
4、道教
5、祆教、摩尼教、伊斯兰教、景教
二、文学艺术
1、文学
(1)古文运动
(2)诗歌和词
(3)传奇
(4)变文
2、艺术
(1)绘画
(2)音乐
(3)书法
(4)雕塑
(5)舞蹈
(6)戏剧
三、历史学和地理学
1、国家修史制度的确立
2、刘知几的史学成就
3、典制体著作的编写
4、地理学著作
四、技术和科学
1、天文、历法、算学
2、医药学
3、雕版印刷术
4、城市规划和建筑技术
第五编 辽、五代十国、宋、夏、金:中国文明的多元繁荣时期
导论
一、世界历史视野下的辽、五代十国、宋、夏、金史
二、中国历史视野下的辽、五代十国、宋、夏、金史
三、辽、五代十国、宋、夏、金史的阶段划分与特征
第一章 五代十国分立和契丹兴起
一、五代十国的分立和更迭
二、北方社会破坏和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三、契丹兴起和建国
四、辽朝的国家制度
五、契丹族的经济文化生活
第二章 北宋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一、北宋的建立和对中原地区的统一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集中军权
2、分割宰相权力
3、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4、官与职殊、名与实分的职官制度
5、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文人政治的形成
6、户等划分和社会结构
第三章 北宋与辽、西夏的和战关系
一、北宋初年与辽朝和平关系
二、“雍熙北伐”与“澶渊之盟”
三、党项兴起西夏建立
四、西夏与宋、辽的关系
五、西夏的经济和文化
第四章 北宋中期以后的政局变迁
一、庆历新政和熙丰变法
二、司马光的政治观和历史观
三、北宋末年的腐朽统治和“靖康之变”
第五章 金朝和南宋的对峙
一、女真族的兴起和金朝的建立
二、金朝的反辽战争和灭亡北宋
三、金朝的国家制度
四、中国北方社会的恢复和发展
五、南宋初年的抗金战争
六、南宋中后期的政局和抗元战争
第六章 两宋时代中原区域性经济繁荣和社会生活
一、租佃关系的发展和农业经济的繁荣
二、雇佣劳动关系的增长和手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三、汴梁、临安:商业都市的新格局
四、市舶司和海外贸易
五、市民文化和市民生活
第七章 两宋辽夏金时代的教育、学术和文化成就
一、官学的发展、书院的普及和士大夫主体意识的升华
二、宋代儒学的新发展
三、佛教和道教
四、历史学、地理学和金石学
五、散文和诗词
六、书法和绘画
七、三大发明和技术科学的新成就
第六编 元明清:新的发展与挑战
引言
一、世界历史视野下的元明清历史
二、中国历史视野下的元明清历史
三、元明清史的阶段划分和特征
第一章 元朝
一、成吉思汗与蒙古国的兴起
二、蒙古国的扩张与发展
三、忽必烈与元朝的统一
四、元代国家体制与民族统治
五、元代社会经济与赋役体制
六、元末农民大起义
第二章 元朝时期的中外关系
一、马可波罗所见的大都
二、元代的中国与世界
三、理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四、元代的科技成就
五、元曲与文人画
第三章 明朝前期的国家制度
一、洪武皇帝时期的国家体制
二、永乐皇帝的经营
三、洪熙、宣德的政治变革与社会繁荣
第四章 15——16世纪的政治与社会变动
一、蒙古与女真:北部边疆的挑战与交往
二、成化至正德时期的皇权统治与宦官专政
三、15——16世纪的土地兼并与流民运动
四、外来的侵扰与贸易
五、16世纪前后的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
第五章 变革:时代的主题
一、王守仁及其阳明学
二、张居正改革
三、东林党人挽救危机所做的尝试
四、利玛窦与徐光启
五、明末宦官专治与全面危机
第六章 明清之际的危机
一、人口增长与自然灾害
二、后金兴起于清入关前的社会制度
三、明末农民起义
四、清朝入关与南方抵抗
五、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六、明清之际的文化
第七章 康乾盛世与清中期的衰败
一、清朝前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
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
三、康乾盛世的到来
四、下层人民的社会生活
五、学术与文化
六、清中期的社会危机
|
|
|
|
|
|
|
|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C)版权所有 |
多媒体网络工作室制作维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