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东北师范大学>>精品课程首页>>电子教案>>上古史
 
第二章 人类的初始


一、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人类的谱系】 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关于人类的的起源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科学家现在得出的一致结论是:人类起源于动物哺乳纲、灵长目中的猿猴。猿来自某种爬行动物,这种动物有来自两栖动物,两栖动物又来自鱼类。
【人猿如何相揖别】 1895年,英国学者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艺术,揭示了生物进化的规律。1876年,恩格斯写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揭示了人类是怎样起源的,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的理论。但就现在科学家看来,无论是达尔文还是恩格斯的理论,都还有待考证。
从南方古猿这个最早的人属算起,人类又经历了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阶段,形成了现代的人类。
【人类一词的含义】 人类祖先在距今约3.5万年前,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整个进化过程,进入了晚期智人阶段,即转变为与现代人在体质特征上无多大差别的人类--"能进行思想的人类"。

二、 旧石器时代的文化

【旧石器时代】人类最初使用的工具主要是石。考古学者把人类使用石的时代称为"石器时代",根据生产技术水平的发展,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从约250至270万年前到15000年前,在地质年代上属于更新世。旧石器时代分为早、中、晚三期。中期出现打制石器,晚期出现复合工具和武器。
【火的使用】在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已能主动地使用火。火的控制和使用会早期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他把人类从本身能量供应极有限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是人类祖先得以经历冰川时代而幸存下来。
2. 使大量过去不能吃得块根植物和植物种子成为熟食,从而大大增加了食物来源,烤熟的肉比生肉更有利于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体质。
3. 使早期人类有可能冲出过去无法离开的温暖的大草原,进而分散到全球各地。
【人类的分布和种族的差别】 人类最初在地球上的分布受自然条件的限制,随火的使用,衣服的出现,人类适应环境能力的增强,人类分布的范围也较之以前更为广阔。
在人类向各地分散的同时,逐步产生了种族上的差别,出现了各种在肤色、发型、面型上有显著特点的所谓种族。到一次冰期末期,人类种族可大致分为:高加索人俾格米人澳大利亚人蒙古人
【采集和狩猎--旧石器时代的生活】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以采集现成的天然产物为食。狩猎使早期人类最大的肉食来源。男子从事狩猎,妇女则从事采集。

三、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

新石器时代】 约15000年前,旧石器时代开始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此时,全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工具发生变革。口狩猎业的发展满足不了人口增长和人类发展的需要。农业革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农业革命的发生】 农业革命之前未发生的原因有两点:1、缺乏动力。狩猎社会能在供求平衡的状态下,走过千年而不殆,因而难以形成要求变革的动力。2、当时可以栽培的植物和可以驯养的动物很少,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上不能发生重大的影响。
有证据表明,西亚、中美洲以及中国的北部,是人类最早的三个农业中心。
【农业革命的影响】 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对于以后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 农业的产生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一获得食物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开始了从依赖和适应自然到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历史性转折。
2、 它促进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农业的产生,使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水土、气候等自然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经验总结,形成了天文、地理和数学等方面的初步知识。
3、 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地居住在一个地方。这样,人类从旧石器时代的迁徙生活逐渐变为定居生活。
4、 农业的出现,是人类能够获得比较丰富和稳定的食物来源。这大大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并使一部分人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成为可能,从而产生了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交换,也是某些人有可能集聚财富。
5、 农业革命结束了长达数千年的种族平衡,形成了一直持续到今天的种族格局。
6、 农业革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产生。
【农耕世界和游牧部落】 早期农业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在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几年后,地里消耗而必须迁移换地;二是人口超过当时所能提供的居住空地不得不另辟居住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农业可以推广到全球各地。在那些森林茂密、草原或沙漠地区,并不适宜推广农业,那里存在着另一种经济,畜牧业。
农业和畜牧业在传播过程中,适应当地环境而发生的种种变化,对后来的历史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文明的产生

【文明的概念】 说到文明(civilization),自然联系到文化(culture)。在历史学中,同文明相对应的文化通常用来指尚未有文字的、总的发胀水平比较低下的社会或时期,但其广义是指知识和艺术成就,如文学、艺术、音乐、哲学或科学。在历史学领域中,文明一般指一种先进的文化。如果某个阶段的文化较广泛地使用了文字;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已经初步形成;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已较为完备,那么发展到这种程度的文化就可以称为文明。
【私有制的产生和阶级的形成】 农业革命后,生产力的提高使商品有了剩余,这就为私有制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私有财产的出现,诱发了对财产的争夺。氏族中有地位的人利用自己的权力掠夺财富,于是出现了最早的"穷人"和"富人",从此,人类丧失了已享有百万年的平等,开始步入文明的阶级社会。
【最初的社会组织和家庭】 一些学者认为,人类的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应是血缘家族。但真正有考古材料作为证据的原始社会形式是母系氏族社会。伴随母系氏族的出现,族外群婚也产生了。互通婚姻的氏族组成了早期的部落。
母系氏族产生的原因可能是:1、无论是氏族内的群婚,还是是族外的群婚,它的婚姻形式使人们只识其母,难辨其父,所以血亲的系统只能按母系计算。2、农业革命发生之前,女子从事的采集也比男子从事的狩猎业更加稳定而有保障。3、在人口资源极为贫乏的当时,对女性的生殖功能的崇拜。
新石器时代族外婚逐渐向对偶婚演化。对偶婚的配偶起初并不居住在一起,而各自居住在自己母亲的氏族里,婚姻采取丈夫对妻子的拜访形式,称"望门居"。后来发展为丈夫前往妻方氏族居住,称为"从妇居"。母系氏族首领往往由年长的妇女担任。
农业革命后,男子凭借强壮的体力在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母系氏族开始过渡到父系氏族。"从妇居"转为"从夫居",氏族首领由女子变为男子。
氏族不再是生产和经济的基本单位,而代之以父系的大家族。婚姻形式从对偶婚转入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父系家族的出现,促进了私有制的发展。但只要土地的私有化没有完全实现,以公社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公社就始终存在,只是不再叫氏族公社,而改称农村公社了。
【军事民主制和国家的产生】 原始社会最后瓦解时的政治组织形式是 军事民主制。这时既存在着军事首长的个人权力,又存在着氏族民主制的因素。这种制度大多在部落的基础上构成,基本机构包括全部落成年男子组成的民众会、氏族贵族组成的议事会和军事首长三个部分。军事首长往往由议事会推荐提名,民众会选举任命。军事首长的重大决策也须得议事会和民众会的同意,但在战争期间他有较大的决断权,对战争所得也可占有较多份额。军事首长的职位一般既非终身也不世袭。当军事首长的权力范围扩大到部落联盟,它就企图使自己的职位保持终身,并得以世袭。一旦军事首长或其他宪贵在原有的氏族部落之外,设立了维护自己利益的警察、监狱和法庭等机构,国家就产生了。
国家是人类组织中的最高形式。所谓国家,就是指占有一定地域,拥有不依附于外部控制的政府和在政府统治下的、有组织的社会。国家的本质是统治权,即立法、司法、惩治犯法者以维护社会秩序的权力。
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阶段的标志。

五、原始的宗教和早期的文化

【原始的宗教和早期的文化】 早期宗教表现出来的形势有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是指标志或象征某一群体或个人的动物、职务或其他物品。图腾一词原为印第安语,意为"它的亲族"。原始人把某种在经济上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动物或植物当作自己的亲属,认为他和自己有着共同的血缘关系,或认为氏族一切成员都起源于某种动物或职务,而为了表示对它的崇拜,氏族也往往以它命名。
【人类早期的语言和文字】 世界上语言的划分一般分为印欧语系、闪米特语系、含米特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汉藏语系等等。
最早的文字是产生于公元前4000年代末的楔形文字,创造者为苏美尔人。
【史前艺术】 绘画、雕刻、装饰、音乐、和舞蹈是原始艺术的重要形式。


·农业革命的影响。
·文明与文化的概念。
·军事民主制和国家的产生。
·图腾崇拜。


·简述农业革命的影响。
·论述文明与文化的区别。
·本章自测题
·本章自测题答案
·关于人类起源的几个问题
·旧石器时代人类用火的几个问题
·原始宗教的心理分析

【论文浏览器下载】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C)版权所有 多媒体工作室制作
建议使用IE5.0以上版本 800*600以上分辨率 0431-5099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