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东北师范大学>>精品课程首页>>电子教案>>中古史
 
第四章 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公元7世纪之后,随着伊斯兰教的创立,强盛的阿拉伯帝国骤然崛起,充满活力的阿拉伯民族基本形成,辉煌灿烂的阿拉伯文明开始诞生。这一切不仅使在古典时代一直沉寂着的世界第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一跃成为人类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也使曾孕育过两河流域、恒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等诸多古典文明的西亚、南亚和北非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更使人类中古文明的发展呈现出1种新的格局,并对人类近现代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真主的最后启示"---伊斯兰教的创立

【沙漠之子---贝杜因人】 濒临红海的西部希贾兹(汉志)地区,错落散布着水草丰盛的绿洲,宜于放牧,以游牧为生的贝杜因人大多聚居于此。其中麦加城,因有1眼清澈的渗渗泉水,便于过往商旅饮用而成为商贸重镇。此外,该城尚有被人们视为天降圣物的黑色陨石和克而白古寺,因而成为半岛的宗教祭祀中心。贝杜因人性格劫掠好战,多神自然崇拜在贝杜因人中十分流行。
【多重的社会危机】 4、5世纪以后,阿拉伯半岛的内外局势出现剧烈震荡,整个社会陷于前所未有的全面危机之中。
1、是生存危机。北方的拜占廷和波斯两大帝国为争夺西亚霸权,展开旷日持久的战争。
2、是社会危机。生存环境的恶化,给已处于文明世界门槛上的阿拉伯社会以猛烈冲击,随着贫富差距增大,社会的内部矛盾日渐凸现。
3、为信仰危机。生存的艰辛与社会的动乱,使阿拉伯人传统的自然多神崇拜信仰体系开始松动瓦解,而周边地区犹太教、基督教等1神教的信仰观念传入阿拉伯半岛,也给了贝杜因人以朦胧的启示。
【伟大的先知】 当生存、社会和信仰等重重危机,痛苦地困扰着贝杜因人的同时,也在铺垫着社会变革的历史舞台。穆罕默德顺应时代与社会的需求,毅然登上历史舞台,肩负起变革历史命运的重任。
穆罕默德(约570-632年)出生于麦加城古莱西部落哈希姆族的1个没落商人贵族家庭。生活在麦加下层社会之中的穆罕默德,对阿拉伯社会状况有着深刻的体验和了解,能够体察到身处乱世之中的大多数阿拉伯同胞心中不断翻滚的潮流。在汲取犹太教、基督教教义和沿袭贝杜因人原始信仰的基础上,穆罕默德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宗教信仰体系----伊斯兰教。其核心观念是以麦加古莱西部落的主神安拉(真主)为宇宙天地间的唯一真神和造物主;信奉安拉的人死后得以复活,升入天堂,否则堕入地狱;而穆罕默德本人就是安拉选定的使者,他向众人宣播真主的最后启示:独奉真神安拉,摈弃多神信仰和偶像崇拜。"伊斯兰"1词,原意为顺从,即顺从安拉的意志;凡信仰伊斯兰教者被称为"穆斯林",意为独尊安拉,服从先知的人。
610年,穆罕默德开始在麦加传教。危及倭马亚家族因管理克而白神庙而获得的经济、社会利益。骄横的倭马亚家族等贵族豪门开始对穆罕默德进行人身攻击,对其教义进行抵制,继而发展到暴力迫害。622年,穆罕默德在生命受到威胁、家族放弃对他的保护之后,被迫出走,迁往雅特里布城,伊斯兰教史上称其为"徙志"。这是穆罕默德1生中的重大转折。雅特里布因穆罕默德的到来而改名为"麦地那----纳比",意为"先知之城",简称"麦地那"
【创建宗教国家政权】 到麦地那后,穆罕默德成功地调解了该城原有部落间的争端,甚得民心。此后,他将自己的主张付诸社会实践。他以穆斯林的麦加"迁士"和麦地那"辅士"为基本力量,组建起穆斯林公社"乌马"。并制定宪章,凡47条,作为处理内部和外部事物的准则。"乌马"公社这1组织体制不仅是穆斯林的宗教社团,也是一种军事和行政组织,实际上是政教合一的国家政权雏型。在公社中,穆罕默德1身而3任,既是宗教领袖,又为行政首脑和军事统帅。这种宗教色彩浓厚的组织形式极其适合生活在沙漠之中的贝杜因人的需要。
为了巩固新生的麦地那政权,穆罕默德指挥乌马公社,以军事战争的方式,筹集财富和武器。麦地那国家成为当时阿拉伯半岛上最强大的政治、宗教和军事力量。
630年初,权势日臻巩固的穆罕默德率万人大军兵临麦加城下,迫使倭马亚贵族归顺投降。半岛远近的各个部落纷纷遣派使者往麦地那表示归顺,这意味着在伊斯兰教旗帜的导引下,阿拉伯半岛上的各部落民众踏上了建立统一国家的路程。
【伊斯兰的圣泉---古兰经】 632年6月8日,穆罕默德在麦地那病逝。作为1位伟大的宗教家和社会改革家,穆罕默德顺应时势,以宗教革命的形式,推动阿拉伯社会的变革和国家的创建,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1个坚强的民族统一体,并以宗教信仰为手段,成功地开辟了把阿拉伯人由被征服者转变成征服者的途径,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从麦加创教始,到麦地那建立宗教政权,穆罕默德一直致力于伊斯兰教义的创建工作,他从倡行、维护独尊安拉真主的1神教出发,借助犹太---基督教的某些观念,对当时阿拉伯半岛的种种社会问题予以解答,逐步形成1套比较完整的教义体系。而其全部内容则被弟子信徒们以《古兰经》的方式固定下来。这部圣典既简述了伊斯兰教的基本宗教原理,又解答了广泛的社会立法和伦理问题;既展现出1个博大精深的宗教理论体系,又表现了穆罕默德除旧布新、改造社会的宏伟构想和务实主张。《古兰经》既是伊斯兰教精神的神圣源泉,也是阿拉伯社会的政治、经济、司法、军事体制的理论基石。

二、阿拉伯帝国的创建与扩张

【神权共和时代】 穆罕默德生前没有指定继承人,因而故后,穆斯林内部为争夺先知继承人的位置展开一番争斗,最后经各派协商,共同认可由先知身前挚友、最早的信徒和岳父阿布·伯克尔出任先知在世间的代表,号"哈里发"。伯克尔632-634年在位,其后又先后有欧麦尔(634-644年)、奥斯曼(644-656年)和阿里(656-661年)依序担任哈里发之职。历史上将这4位哈里发统治时期称之为神权共和时代。
在此期间,历任哈里发利用北方拜占廷、波斯两大帝国长期争战的有利时机,指挥以贝杜因骑兵为主的穆斯林武装,挥舞圣战大旗,进行大规模的武力扩张。正当对外扩张战争捷报频传之际,阿拉伯人内部发生分裂。以先知的堂弟、女婿阿里为首的哈希姆家族,对出身于倭马亚家族的奥斯曼出任哈里发的合法性提出质疑,并组建起什叶派,与奥斯曼所奉行的逊尼派相对立。穆斯林内部哄争由此开端。656年,奥斯曼被刺,阿里继任哈里发。但以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为首的倭马亚家族拒不承认阿里政权。双方数次火拼,未分胜负,僵持不下。不久,什叶派内部又出现分裂,部分对阿里不满的下层穆斯林组建军事民主派(哈瓦立及派)。661年,该派刺杀阿里,神权共和时代由此结束。
【横跨3大洲的帝国---倭马亚王朝】 穆阿维叶以大马士革为都,建立了哈里发政权。此后哈里发均由倭马亚家族成员世袭担任,史称其为倭马亚王朝(661-750年),因其崇尚白色,故中国史籍称之为"白衣大食"。阿拉伯社会进入帝国时代。
倭马亚王朝时代是阿拉伯人军事扩张的第二个高峰期。从632年穆罕默德去世到732年普瓦提埃战役的100年间,阿拉伯由1个落后的游牧部落组成的小邦,一跃扩展成为横跨欧、亚、非3大洲的庞大帝国,其疆域分别与大唐帝国、拜占廷帝国和查理曼帝国为邻,并世称雄。其扩张速度之快,疆域之广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充分显示出游牧民族对农耕文明的强大冲击力。
【政教合一---阿拉伯帝国的政权体制】 除秉持伊斯兰教神权统治原则外,倭马亚王朝还大量吸收以拜占廷帝国为主的其他文明国度的典章制度,形成1种伊斯兰教世界所特有的、政教合一的君主专制政体。哈里发为帝国最高元首、军事统帅和宗教领袖,拥有宗教和世俗大权,控制着从中央到地方的军政、税收和宗教3大权力系统。中央由各部大臣执掌政务,辅助哈里发。并将阿拉伯语定为帝国官方语言,使帝国统治披上浓厚的阿拉伯民族色彩。
百年的征服扩张,使阿拉伯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整个社会更趋多样化,但从社会权利角度而言,帝国内部存在着4大等级:1、享有广泛特权的阿拉伯人。2、麦瓦利平民等级,即非阿拉伯血统的新皈依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多为叙利亚和伊朗人。3、迪米阶层,即帝国境内未改宗的异教徒。4、奴隶阶层
庞大而统一的帝国为阿拉伯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倭马亚王朝前期,农业发达,商业兴旺,然而经济的繁荣并不能弥掩社会内部的种种矛盾冲突。
【阿拉伯的黄金时代---阿拨斯王朝】 747年,奴隶出身的艾卜·穆斯林领导呼罗珊人民举行起义,于752年推翻了倭马亚王朝的统治。阿拔斯派首领、伊拉克的大贵族艾卜勒·阿拔斯利用人民起义的力量建立起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因阿拔斯王朝旗帜尚黑,故中国史籍称其为"黑衣大食"。
阿拔斯王朝的建立与巩固,标志着阿拉伯帝国进入了1个新的时代。新王朝以伊拉克为中心,在底格里斯河畔营建了新都巴格达。该城宏伟壮观,人口众多,商贸繁盛,是与当时的长安、君士坦丁堡齐名的世界性大都市。
随着新王朝的建立,阿拉伯帝国的社会面貌也发生相应变化。阿拉伯帝国的君主专制统治空前膨胀,此时的哈里发们不仅自称是先知的代理人,而且也是安拉真主在尘世间的代表,是"安拉在大地上的影子"。他们凭借庞大的官僚机器,对广袤疆域内的各族人民进行封建统治。官僚机构中的最高行政长官称"维齐尔",即宰相,辅佐哈里发总理万机,权势极大。军队是阿拔斯王朝的有力支柱。
阿拔斯王朝最初的百年间,帝国的对外扩张已达极至状态,国内政治稳固、社会安宁、农商发展、文化昌明,声威远播,是帝国国势极盛的"黄金时代"。

三、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与经济的发展

【阿拉伯的土地国有制度】
在神权共和时代的头两任哈里发时期,尚禁止阿拉伯穆斯林以个体身份占有土地,但至奥斯曼和阿里掌权之后,在阿拉伯军事贵族集团中,土地私有观念急剧膨胀,贵族们纷纷摈弃传统的财富观念,开始大量占有土地。为了适应扩张战争渐趋停息的局势,哈里发政权开始沿袭萨珊波斯的军事封土制,以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与稳定。国家把土地授予军政人员,准其终身占有,以征收地税作为俸给和供养士兵的费用,被封者在战时为哈里发提供兵力,这种军事封土制度史称"伊克塔"。阿拔斯王朝兴起后,为巩固其统治,对国有土地进行重新调整和分配,军事封土制获得普遍推行。此时的"伊克塔"不仅指土地,也包括土地之上的农户和水利灌溉设施,其规模小至1村1庄,大至1县1省。由中央僚臣、地方总督、军事将领和普通士兵占有的大小"伊克塔"遍及整个帝国,成为阿拉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主体形态。
【繁荣的社会经济】 封建制度的形成,极大地刺激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这首先表现为农业经济的繁荣。
手工业生产在繁荣的农业经济带动下,也日趋发达,尤其是纺织业占有重要地位。
【安拉的忠实奴仆---商人】 具有古老传统的阿拉伯商业在帝国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无数的穆斯林商人活跃于亚欧非3大洲,从事着以中介贸易为主的商业活动。帝国许多城市都成为东西方中介贸易的重要商埠。
大规模的阿拉伯商业贸易,促进了亚欧非3大洲各个封建文明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推动了中古时代印度洋区域和地中海区域海上贸易的繁荣与发展。

四、阿拉伯帝国的分裂与衰亡

庞大的哈里发帝国是阿拉伯贵族借武力征服而建立的多民族,多信仰的集合体。不同民族与不同信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与矛盾;广大人民群众与贵族官僚、富商阶级之间存在着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穆斯林内部也因复杂的矛盾而四分五裂;特别是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又从帝国内部培植起离异的势力。因此,9世纪中叶以后,哈里发政权已逐步释放尽自身的能量,帝国急剧滑向分崩离析的穷途末路,直至走向灭亡。
【风起云涌的人民反抗大潮】 广大下层人民的反抗斗争是造成帝国统治根基动摇的主要原因。进入9世纪之后,人民起义遍及帝国全境,其中声势最为浩大的有巴贝克起义黑奴起义卡尔马特起义
出身于阿塞拜疆社会下层的巴贝克,利用袄教胡拉夫派的教义,号召民众与恶神造成的暴力、压迫、不平等的社会制度进行斗争,提出推翻阿拔斯王朝的口号。816年,巴贝克在阿塞拜疆首竖义旗,很快便控制了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波斯西部等广大地区。837年,巴贝克为叛徒出卖,英勇就义。
巴贝克起义的烈火刚刚停息30年后,帝国腹地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又爆发黑奴大起义。哈瓦立及派穆斯林阿里·伊本·穆罕默德自称是安拉的使者,使命是使奴隶获得自由和财富,深得广大奴隶的拥戴。869年3月,阿里率众起事,很快便聚成20万之众。883年,黑奴起义在坚持了14年之后,惨遭失败,阿里被杀。在世界历史上,这次黑奴起义是与古代罗马斯巴达克起义齐名的大规模奴隶反抗斗争,它给哈里发国家以沉重打击。此后,阿拉伯从非洲输入奴隶的数量明显减少,整个社会中的奴隶制残余也渐趋消亡。
【教派分立和封建割据】 人民起义浪潮也使阿拔斯帝国境内异端教派的活动更趋活跃。9世纪晚期,由阿布·阿杜拉创立的"卡尔马特教派"逐渐兴起。该派反对逊尼派哈里发政权,主张社会平等、财产共有,废弃正统的伊斯兰教规、教礼。890年,该派在哈马丹·卡尔马特领导下于伊拉克南部库法地区举行起义。势力迅速扩及波斯、中亚一带,并于899年在波斯湾西岸的巴林建立了卡尔马特国家,先后延续200余年。
由军事封土制造成的强大地方割据势力,对阿拔斯王朝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 【帝国的最后衰亡】 昔日哈里发的崇高地位已成过眼烟云,仅蜗居在伊拉克一隅之地,且被突厥籍的近卫军牢牢控制在手中,成为政治玩偶,任人废立宰杀。11-12世纪之交,阿拉伯世界被那些手握重兵、拥有大片地产和税收大权的封疆大吏分裂成10余个封建小邦。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杀末代哈里发,延续数百年之久的阿拔斯王朝连同绝大多数塞尔柱小国终于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哈里发政权的倾覆与阿拉伯帝国的解体只是阿拉伯历史上特定阶段的结束,而伊斯兰文明依然存在,并发展着。不仅占据西亚的蒙古伊儿汗国很快就伊斯兰化了,而且伊斯兰教还深入非洲中部地区,南亚次大陆的伊斯兰化也有较大发展。

五、辉煌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阿拉伯帝国不仅幅员辽阔,政权强大,经济繁荣,而且有美索不达米亚、埃及、波斯等古代文明的丰富遗产,又同大唐帝国、拜占廷及印度等东西方文化昌盛大国相毗邻。在这些有利条件下,帝国境内各族人民的智慧相互渗透融合,各种不同成分的文化汇聚,最后孕育出新兴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阿拉伯语言与文字成为文化统一的载体;伊斯兰教及其人生价值观念成为这种文化的核心内容,从而使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成为1种独特的文化体系。
【开放的心态、巨大的热情】 阿拉伯文化之所以迅速发展,与先知穆罕默德及历代哈里发所奉行的、相对开明的文化政策密切相关。他们既是坚定诚笃的穆斯林,又在不违背伊斯兰教根本宗旨的前提下,对世俗文化持1种较开放的心态。 【泽披后代的大翻译运动】 阿拉伯人认为除了神学之外,哲学是探晓天地万物真相的必备知识。9世纪初,哈里发为给正统教派神学寻找理论支持,竭力鼓励并组织对希腊古典哲学的大规模翻译活动。一时间王使四出,寻访古籍抄本;国立巴格达"智慧馆"以重金招徕翻译人才。据传,其稿酬以与译著重量相等的黄金来支付。几十年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德、托勒密、盖伦、希波克拉底等大批希腊人和印度、波斯人的哲学、科学和医学名著的译本经整理、注释之后,相继问世。这1堪称人类翻译史上的伟大工程,既使人类古典文明的辉煌成果在中古时代得以新生与继承,也为阿拉伯文化的创新与升华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卓绝的哲学与医学成就】 在把信仰与理性合一、调和伊斯兰教天启与希腊贤哲探求精神的事业中,涌现出一批阿拉伯哲学家,如伊斯兰教神学的哲学巨匠伊本·西那、具有一定唯物主义倾向的阿维森纳(980-873年)和独树"双重真理"学说的伊本·鲁德(1126-1198年)等。他们对中世纪和后世人类哲学的发展创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巴格达国家医院院长拉齐斯(865-925年)既是著名的外科权威、手术串线法的发明者,又善长以精神疗法医治内科病人,其著述宏富,多达150余种。其中《天花与麻诊》开创了这1研究领域的先河。《医学集成》1书为医学百科全书式论著,极负盛名。世人称拉齐斯为"阿拉伯的盖伦"。哲学大师阿维森纳也是1位享有"医学之王"美誉的医学权威,其医学代表作《医典》阐述了疾病成因、临床诊断治疗和药学原理等广博内容,有拉丁、希伯莱、英文等各种译本,传入欧洲后,长期被奉为"医学圣经"。
【先进的数学与天文学】 在宗教、生产和航海贸易的迫切需求下,阿拉伯的天文学得以高度发展。以花刺子密(伊本·穆萨,780-850年)、白塔尼马吉里等为代表的阿拉伯天文学家们所取得的成就,代表着当时人类天文学的最高水平。当代许多行星的命名和天文学术语都源自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的数学成就也有很高的水平。天文学家、数学家花刺子密著有《积分和方程计算法》1书,首次将代数理论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而阿拉伯数学最伟大的成就是对印度数字与零符号体系的改造与推广,它不仅方便了阿拉伯人的日常生活,也导致了人类计算领域的1场革命。
【灿烂的文、史、地理学】 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在数百年的悠悠岁月中,不断补充完善。它汲取了印度、希伯莱、波斯、埃及、中国和阿拉伯民族民间文学的精粹,使其成为阿拉伯乃至世界文苑中永不凋谢的绚丽奇葩。
史学与地理学在阿拉伯文化中也占有一定地位。泰伯里(838-923年)的《历代先知和帝王史》《古兰经注》马苏迪(9世纪末-957年)的《黄金草原和珠玑宝藏》皆为煌煌巨著,是记载阿拉伯文明辉煌成就的宝贵史乘。
【对美的独特追求】 阿拉伯世界对于艺术美也有独特的追求。在清真寺建筑的结构装饰上集中地体现出来:高高的宣礼尖塔、大圆屋顶、半圆凹壁和马蹄形拱门为基本特点的千万座清真寺,被匠心独具的建筑设计者们装饰得华丽壮美,形成了世界建筑史上的独特风格。
【完备的教育体制】 阿拉伯辉煌的文化成就与其教育发达密切相关,二者互为因果,共同发展。庞大而有系统的学校教育体系是阿拉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又是阿拉伯教育体系中的皎皎者。
总而言之,阿拉伯民族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和不懈地追求,创造出1种品位独特的文明体系,同时也使众多的古典文化遗产得以存留光大,更对东、西方其他文明体系的沟通、交流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伊斯兰教创立的历史条件。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伟大成就。
·分析伊斯兰教创立的历史条件
·论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伟大成就。
·本章自测题
·本章自测题答案
·阿拉伯帝国的中介贸易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对欧洲文艺复兴的影响
·伊斯兰教创立及传播的三大基石

【论文浏览器下载】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C)版权所有 多媒体工作室制作
建议使用IE5.0以上版本 800*600以上分辨率 0431-5099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