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研究


  我系的中国近代史研究队伍组建于1952年,开展学术研究始于1953年。至2002年,按照成果数量、研究方向、价值取向来划分,50年的发展史大体划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一)1954-1966年:此间作为我系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创期,研究人员相对较少,主要由孙守任、徐凤晨、赵矢元、王魁喜、胡滨等组成,学术带头人为孙守任。虽因频繁的政治运动而导致发表学术成果不多,但是由于选题角度好,发表刊物层次高,故在全国影响较大。成果表现在四个方向:
  (1)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研究。1954年,在《历史研究》创刊号上,胡绳发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一文,文章提出用"阶级斗争的表现来做划分近代时期标准"的意见,并就此提出了以"中国近代史中三次革命运动的高涨"作为阶段性划分的概念。孙守任老师对此有不同看法,他撰写了《中国近代历史分期问题的商榷》一文,文章指出,中国近代是一个过渡性社会,各种因素交织,不能单纯以阶级斗争作为划分标准,应以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发展及其变化为划分标准。他将近代史分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与农民反封建革命的高潮、半殖民地社会巩固和加深及民主革命的酝酿、半殖民地社会完全形成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初步发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继续加深与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民主革命的高潮等四个历史时期。该文在《历史研究》1957年第4期上发表后,直接引发了学术界对中国近代分期问题的热烈讨论。
  (2)太平天国史研究。《忠王李秀成自传〉是太平天国后期著名领袖李秀成留下的一分弥足珍贵的重要文献,历来为治史者所重视。但自1951年开明书店出版罗尔纲先生校注、笺证的《忠王李秀成自传原稿》以来,学术界对李秀成在《自传》中所流漏出的乞降求抚之意和《自传》真伪问题产生了争论。1957年,赵矢元在东北师大出版的《争鸣》杂志第四期上发表了《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自述的乞降问题》,分别对罗尔纲先生的李秀成伪降论和年子敏的《自述》伪造论提出了初步的反对意见。1957年,罗尔纲先生的《李秀成自传原稿笺证》第四版增订本出版后,赵矢元以书评形式撰写了《评忠王李秀成自传原稿笺证增订本》一文,发表在《历史研究》1959年第3期上。该文在坚定其原来的反伪降说观点基础上,对罗尔纲伪降说展开了更深入的辩驳,并论证了李秀成的投降问题的"实质"及其负面影响。是文曾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3)近代人物研究。以徐凤晨的《十九世纪后半期郑观应的改良主义思想》(刊载于《吉林师大学报》1960年第3期)和孙守任的《论章炳麟政治思想的阶级属性及其发展的几个阶段》(《吉林师大学报》1964年第2期)等文章为代表。其中徐凤晨的文章对郑观应改良主义思想的产生背景、思想内容、历史影响进行了系统论证,指出:在郑观应思想中"占据中心位置的是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思想,而社会进化论是他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认识基础。""要求变法、开通民智、培养人才、实现君主立宪是其改良主义的理想道路。"孙守任的文章认为,章炳麟一生思想经历了不同变化,应根据不同时段做出不同评价。其中早期的章氏是封建主义、种族主义、革新政致思想占主体,中期即1902年后走向革命民主主义,辛亥革命后则转向学术,成为具有爱国思想的封建士大夫阶级的国学大师。

 
 
首页
上一页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C)版权所有 多媒体工作室制作
建议使用IE5.0以上版本 800*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