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30日,应历史文化学院邀请,日本京都日本国际文化研究中心主干刘建辉教授来我院作学术交流,为东亚史学团队成员及与会师生作了题为《日本近代帝国话语的形成与晚清中国的国民性讨论》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韩东育教授主持。
刘教授从“中日相互认识及表象概观”、“日本民族认同的成立与中国表象”、“帝国话语在东亚域内的扩散”三方面详细介绍了近代日本帝国话语体系的形成、发展和影响。认为,近代以来中日相互认识过程存在三次高潮:安政开国—明治改元、甲午战后—日俄战争、大正中期—二战战败,特别在第二阶段中,涌现出大量论述国民性的日本人论。这种现象至少带来三点影响:日本获取“日本”身份的同时异化中韩、日本作为东亚“教导者”的登场、日本以儒家道德伦理来对抗西方价值。他指出,中国知识人之所以接受了源于日本的中国叙事与表象,是出自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反思,同时,也应注意到帝国话语体系背后隐藏的以日本为中心的“东方主义”意识形态。刘教授介绍了近代日本帝国话语体系形成的背景,认为日本在近代建构“国民国家”的过程中,也开启了“区域帝国”的建构之路,由此便出现了两种话语诠释体系:一种以西方基准进行国民国家建设和随之而来的“日本人论”的高扬,一种是带有偏见的“亚洲论”。这两种观念部分地被当时中国学者所接受和认同,并逐步形成了甲午战后长期流行于中国学界的“自虐史观”。
报告结束后,东亚史学团队成员及与会师生同刘教授就东方主义、国民性问题、话语与权力、近代知识人的地域性思考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就相关事项取得了共识。
相关新闻:
|